-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研究院第一本论文集和敦煌研究诞生
敦煌研究院第一本论文集和敦煌研究诞生
内容摘要:20世纪60年代开始,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的学术研究氛围日益浓厚,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专门的学术成果刊物成为迫切的需求。1982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本文集《敦煌研究文集》出版,随后开始筹备《敦煌研究》期刊出版事宜,经过多方努力,《敦煌研究》创刊。
关键词:《敦煌研究文集》出版;《敦煌研究》;创刊
中图分类号:G256.1;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3-0007-03
The First Publication of Paper Collection of Dunhuang Academy and the Start of Dunhuang Research
LI Yongning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Since the 1960s,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cademic studies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today’s Dunhuang Academy). An urgent need for a periodical to publish scholarly papers about achievements at Dunhuang led to a series of publications. In 1982 the first book of papers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a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Dunhuang Studies, was published. Thereafter, continued effort led to the periodical Dunhuang Research.
Keywords: Publication of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Dunhuang Studies; Dunhuang Research; Inaugural issue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1962年底到1964年初,在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出了三件与学术有关的事:
第一件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和王永兴应邀来我所讲学,作了关于敦煌的历史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的讲座(即敦煌七讲),并介绍了石窟考古、文书研究的方法、方向。这时,我所也相应地成立了考古组。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老师和北大考古系实习同学的指导下,考古组开始了一些初步的石窟考古工作。敦煌文物研究所从此时起,对石窟的分期断代工作,除了艺术考古方法外,也开始用科学考古的方法进行。
第二件是贺世哲、施萍亭写了一篇“关于法华经变调查”的报告,因没有相关的照片和有关的推荐而不能发表。
第三件是同志们听了传达国务院陈毅副总理在广州所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给我们这些在戈壁滩上工作的人极大的鼓舞。
在陈毅副总理报告的鼓舞下,同志们自发地组织了多次“关于如何正确看待敦煌艺术”的讨论会。讨论会基本上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宗教艺术是麻醉人民思想、为反动统治者服务的工具,敦煌佛教艺术虽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但艺术性越高,就越能迷惑人,越具欺骗性,所以,敦煌艺术是反动的,应该加强批判,在群众中消毒。另一种观点认为:敦煌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应该继承和发扬。
显然,前一种意见是深受当时强调阶级斗争影响的看法。而后一种意见,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不可能充分阐述和发挥出来。讨论还涉及敦煌艺术是形象地记录历史的珍贵文物,它的社会功能、教育作用以及它的人民性、地区性、民族性、阶级性等问题,也涉及文艺作品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比较抽象的问题。争论也很激烈,双方各自引经据典,并各自举出敦煌壁画和中外名画作为自己论点的依据。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但大家都很兴奋,积极参与,也在讨论中同时逐步反思各自的论点,作些微修正。这是研究所从未有过的学术气氛。我当时年轻气盛,思想激进倾左,是第一种观点的主攻手。现在想起来还深感惭愧。
当然,我只是从自我反思的角度,回忆当时的某些问题,并不是全面否定那时候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有很多观点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是正确的。由于本文并不讨论这些问题,而现在我也不愿意再谈这些。所以对这些事的回忆,就到此为止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