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习武序发现与价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炳习武序发现与价值

杨炳习武序发现与价值   摘 要: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对杨炳《习武序》的发现与价值进行了论述。现在公开于世的这部《习武序》是民国10年的一部手抄本,并非道光23年(公元184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的原件内容,民国10年手抄本内容,其中存在的错误漏洞多达60余处,很多重要的内容,在转辗传抄过程中被误传误抄,颠倒错乱许多地方失去该书原貌。道光23年(公元1843年)杨炳《习武序》重抄本的发现对研究清代武术活动和中国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清代 武术 梅花拳 价值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07-02      1、新发现的几部《习武序》重抄本   杨炳,字虎文,号松岩,生于清康熙11年(公元1672年),为今内黄县城东丁庄人,自幼随父杨达(字显六)习武,并受业名师指导,精通梅花拳,康熙51年(公元1712年)冬中壬辰科武探花,授康熙御前二等侍卫兼都司签书,康熙52年3月18日(公元1713年)康熙皇帝对其诰封,在颁布《奉天诰命》中称赞其有“武勇夙谙,文高武典”之才,现内黄县丁庄仍遗存有乾隆11年刻立的康熙皇帝圣旨龙头碑记其事。我国著名武术学家马爱民教授经多年深入研究提?纾?杨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历史重要文献明确记载的梅花拳一代大师,杨炳晚年离京返乡终养,乾隆7年(公元1742年)为传播梅花拳,他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法思想及儒家思想和《周易》法则,阐发梅花拳的文理功法,写成的《习武序》一书,在冀鲁豫一带梅花拳内部弟子中广为流传。   梅花拳是清代民间的著名的拳会组织,义和拳原名梅花拳,清末爆发的义和拳运动,就是以广大的梅花拳民为主要力量发起和领导的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杨炳的《习武序》为梅花拳弟子发起义和拳运动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同时,对义和拳拳会内部组织形式与领导信仰产生有深刻的影响,梅花拳自清乾隆年间由杨炳公开传世以来,弟子遍及各地,长期活动在河南、河北与山东交界地区的梅花拳组织,在清末取名为义和拳,以组织和发动群众,它不仅为义和拳运动打出了起义的重要组织称号,而且还为参加义和拳起义的广大拳民树立了必备的组织形式,梅花拳在清代民间的内部师承流传关系上有文场与武场之分,而且文理武功兼通的拳师才能统领武场弟子,由于在梅花拳流传中形成了一种组织严密、成员信哲忠实和文场为拳派领导核心的传统,所以文场在梅花拳内部起着独特作用,广泛的武功基础在群众中有极大的号召力,又加上当时多种历史发展契机、特殊的内外环境、复杂的民族和社会阶级矛盾梅花拳民站在了这场斗争的前列,终于点燃了震惊中外的义和拳反帝爱国运动的火炬。杨炳在内黄、滑县、浚县、清丰等地的后代梅花拳传人也掀起了义和拳运动的斗争浪潮,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爱民教授和杨炳第十世孙杨彦明多次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走访杨炳梅花拳传人,数次往返于冀鲁豫地区,又发现了重要线索,最终查到了杨炳《习武序》在道光23年(公元1843年)的重抄本原件,同时,还发现了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杨炳《习武序》的重抄本。道光23年和同治12年的重抄本基本反映了杨炳于乾隆7年距今260年前,他在家乡内黄写成的《习武序》内容的原貌,有了这一底本,可以纠正和补充民国10年的手抄本存在遗漏和错误,殊为珍贵,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义和拳运动的起源和中国武术发展史,全面了解杨炳《习武序》的思想内容探讨清代梅花拳民间拳会的内部组织形式及历史面貌,都将有极为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梅花拳的历史发展活动时,发现的杨炳《习武序》正是这篇道光23年重抄本的原件,该本记有“道光二十二年岁次癸卯暮春朔四日重抄”的字样,同时,还发现了同治12年(公元1873年)《习武序》的重抄本原件,书后载为“同治拾贰年春,志山道众,损资重刊,以广流传,板存京都白云观,住持孟至才敬识”。标点为笔者所加。由此可见,杨炳《习武序》在清代梅花拳门弟子中广为流传,它在梅花拳史上的影响可见一斑。将民国手抄本《习武序》与道光年间的这一底本原件相互校读,再结合同治年间重刊的《习武序》抄本原件逐字逐句的对照,我们可对民国10年重抄本《习武序》内容存在的错漏问题得到补正解决。   2、对杨炳《习武序》内容的分析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使这一珍贵的武术历史文献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史料价值和作用,我们作一简要的分析。例如在《习武序》习武规矩十二条中原文为“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致百动”,民国本误为“一勇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致百动”。“勇”和“忍”一字之差,其意则大不相同,一个“忍”字反映了杨炳《习武序》的思想精华和对习武者提出的格外要求。又如在受业门人中“男兆熊梦叶”等,民国本被写成“男兆能梦叶”,据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