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苏门四学士屈骚精神
论苏门四学士屈骚精神
作者简介:吴文鑫(1991― ),男,山东临沂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本科生,西北大学文学院学生会主席兼团委副书记。?お?
?お?
摘 要:哲宗新政,新党当权,给苏门文人带来了政治上的沉重打击。“苏门四学士”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贬黜。在苦难面前,不管是感性挣扎还是理性救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屈子,通过屈骚精神来寄托自己的贬黜心境。然而,对待相似的苦痛,每个人的个人秉性不一,其屈骚精神也各有特点。
关键词:苏门四学士;屈骚精神;贬谪;感情蕴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31-02?オ?
“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时期拜于苏轼门下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大文学家的并称。苏轼作为当时的文坛盟主,具有强烈的文化继承意识,“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1]。经过长期的交游和聚会,他们形成了以苏轼为中心的集政治和文学于一体的苏门文人集团。当时,朝中党争剧烈,内外矛盾激发,不少文人都遭遇了贬谪的厄运,“苏门四学士”也不例外。政治生活的跌宕起伏,蛮荒之地的悲惨遭遇,心理上的巨大落差,都极大地重塑了他们对生命的情感体验。这种与屈原被放逐相似的经历,让他们对屈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一、黄庭坚:沉稳豁达的忍默人格
在北宋复杂的党争中,黄庭坚被看作旧党,多次遭新党打击,却并未因此而有怨恨谩骂之词。对于其晚年的贬谪大难,《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这样描述道:“泊然不以迁谪介意。”黄庭坚在大难之前的态度是:“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无可简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地直。”(《赠送张叔和》),表现出其类似屈原的忠贞高尚人格和宽大胸怀。苏轼在《答黄鲁直书》中也说:“超佚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黄庭坚曾经在贬居戎州时写过一篇《书幽芳亭记》,其中就有: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这里,“楚之逐臣”指的就是屈原。文章开篇将兰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引用屈原之例表明心迹,反复赞颂兰花的高风亮节,借此表现其豁达飘逸、乐观沉稳,置苦难于度外的屈骚精神。他还亲自书写唐代韩伯庸的《幽兰赋》,成为当今书法史上的行书佳作。
二、秦观:哀婉缠绵的骚怨精神
秦观早期的作品受屈原的影响就很大,他依然秉承赋体原有的传统形式。苏轼称他的赋为“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2]。后来,他被放逐到湘潭一带,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屈原精神的内涵。他在《江城子》中问:“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这种“天问”式的仰天长啸看似自问自答,其实根本无人能答、无人能解,正是承继了屈子文风。被贬谪异地,他北望京城,不禁慨叹:“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另外,他的《鼓笛慢》中写道:“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调笑令》中:“往日繁华何处,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3]都充分体现出他的沉痛哀怨和感情上的脆弱。秦观“惆怅谁人会”的落寞处境,正和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擦出了默契的火花。由于秦观性格的至情至性而带着悲观,所以他深深地沉浸在这种悲恸之中无法自拔,带着哀怨缠绵的骚怨精神,早早地告别人世。
三、张耒:平静解脱的超越意识
张耒与苏氏兄弟在政治上共进共退,甚至在苏轼死后私设灵堂以悼之,并因此得罪。张耒在苦难面前,并没有像秦少游一样执着地沉浸在痛苦之中。相反,他通过对真实生命的把握,表现为超然的平静解脱。试看以下两首诗: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J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屈原》)
诗中用语悲戚,情意深沉,表现出对屈子的深刻哀悼以及对其爱国精神的追随。即使“国亡身殒”,那光辉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彪炳千秋的鸿篇《离骚》仍然将一次次震撼人们的心灵。张耒在《潘大临文集序》中说:“士有闻道于达者,一会其意,涣然不凝,师其道,治其言,终身守之而不变。”这与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在精神内涵上是一致的。他特别推崇《离骚》:“只应诵得《离骚》赋,长作行吟去国人。”(《出京寄无咎二首》)张耒自身的诗作也体现出悲戚后的平静超脱。《他乡二首》:“莫叹萍蓬迹,心安即是家。”《白月》:“慎勿忧世故,彼昏谓汝狂。”他的词也体现出心志高洁的境界,在《减字木兰花》中用“蜂蝶休忙,不与春风一点香”来自比脱离纷纭世俗的道德倾向。张耒的赋更是深深烙上了屈原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插图精美插图极品.ppt VIP
- 《课程与教学论》.pdf VIP
- 2025杭州市临安区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糊盒检验标准.doc VIP
- 专题21.5 二次函数的应用【九大题型】(举一反三)(沪科版)(解析版).pdf VIP
- 3月份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pdf VIP
- 数据结构(第5版)(C语言版)邓文华习题、实验答案及实验原程序.doc VIP
- 有关教师轮岗实习心得5篇.docx VIP
- 202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招聘5人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华为ICT大赛中国区(实践赛)-云赛道往年考试真题(附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