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墅岭隧道右线出口偏压段进洞方案.pdf

桃墅岭隧道右线出口偏压段进洞方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墅岭隧道右线出口偏压段进洞方案 周小勇,李春泉,文旭卿 (江西交通工程咨询监理中心,江西 南昌330008) 摘 要:桃墅岭隧道右线出口严重偏压,重点介绍在施工中采取的进洞措施 ,通过对比原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方案 和通过现场的监控量测,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 ,为今后处理偏压进洞提供典范。 关键词:桃墅岭隧道 ;出口偏压;进洞方案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28(2009)04—0076—03 TmmelingSchemeforBiasPressureSectionofBightLineTunnelExist/ZHOUXiao—y0 ,LIChun—qli~lt,WEN Xu— qing(JiangxiTrafficProjectConsultationManageCenter,NanchangJiangxi330008,C~na) 。 Abstract:ThereisseriousbiaspressureinrightlineexistofTaoshulingtunne1.Thepaperintroducedthetunnelingmeas- arecomparedtotheoriginaldesignschemeanddemonstratedthefeasibilityoftheformerwiththemodelprovidedtobias pressuretunneling. Keywords:tunnel;biaspressureoftunnelexist;tunnelingscheme;Taoshulingtunnel 1 工程地质条件 重新修筑便道 1.7km。且该处便道施工难度大,需 1.1 地质情况 要翻过几个大的山头,为了便于重车能运送材料,纵 桃墅岭隧道位于皖赣省界,安徽端位于安徽省 坡不大于 8%,并且必须硬化处理。施工单位于 东至县马坑乡老屋村,江西端位于浮梁县西湖乡牛 2005年 11月进场,由于前期协调工作滞后,12月 石村,为左右分离式单向行车曲线特长隧道。隧址 20日便道修至牛石村,2006年 1月底才修至洞 口。 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低山,隧道走向180。左右, 再由于前期石料缺乏,没有硬化处理,2月一直下 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 170~490m之间。相对切 雨,施工设备无法运至洞 口。直到3月 10日设备才 割深度约 320m,地形上表现为山顶,山脚坡度较 运到位。 缓。景德镇端洞 口(即桃墅岭隧道右线出口偏压 1.3 洞 口场地 ,’ 段)位于低山斜坡位置,山坡 自然坡度 25。一35。,上 该隧道 出口左侧有一冲沟,右侧也有一冲沟,两 覆碎石土层厚 1—4m,强风化变泥质粉砂岩厚一般 冲沟在左洞出口会合形成一条峡谷,右侧洞 口出口 5—10m,岩层产状 185。L55。,为近顺 向坡。但岩 为挖方路基,挖方有 5万m 。施工场地受这些因素 层倾角较大。两组主要节理中一组与坡向相反,一 的影响,前期难 以拓宽,非常狭窄。 组与坡向大角度斜交且倾向山体内侧,山体斜坡整 体稳定性较好;洞 口岩石裂隙较发育,覆盖层较薄, 2 原设计的进洞方案 岩体较破碎 ,呈块石及块碎状镶嵌结构,完整性较 桃墅岭隧道右线桩号为YK81+183(江西段桩 差,成洞条件难,围岩易坍塌。右线隧道景德镇端出 号为YKO+605),出口衬砌形式为YK0+598~‘605 口从山体一侧通过,此段发育一小冲沟,地形较陡, 为7m明洞单压衬砌,YK0+558—598为40mV级 易于隧道拱肩覆盖层厚度差异过大而形成偏压。 浅埋偏压衬砌。设计方案经优化设计后采用明洞暗 1.2 施工便道 进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