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王心斋语.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子部·儒家·王心斋语.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儒家: 王王心心斋斋语语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 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王心斋语》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王王心心斋斋语语 字数:5319 《王心斋语录》 明 王艮      语录上       《大学》言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国在齐其家,齐家在修其身,修身 在正其心,而正心不言在诚其意,诚意不言在致其知,可见致知、诚 意、正心,各有工夫,不可不察也。       《中庸》“ 中”字, 《大学》“止”字,本文自有明解,不消训释。“喜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是分明解出“ 中”字 来。“于止,知其所止”、“止仁”、“止敬”、“止慈”、“止孝”、“止信”, 是分明解出“止”字来。      天下之学,惟有圣人之学好学:不费些子气力,有无边快乐。若费 些子气力,便不是圣人之学,便不乐。      “不亦悦乎”,“说”是心之本体。      “志于道”,立志于圣人之道也。“据于德”,据仁义礼智信,五者, 心之德也。“依于仁”,仁者善之长,义礼智信皆仁也,此学之主脑 也。“游于艺”,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也。      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故立吾身以为天下国家之本,则位育有 不袭时位者。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论有位无位,孔子学不厌而教 不倦,便是位育之功。      学是愚夫愚妇能知能行者。圣人之道,不过欲人皆知皆行,即是位 天地育万物把柄。不知此,纵说得真,却不过一节之善。愚夫愚妇与知 能行便是道,与鸢飞鱼跃同一活泼泼地,则知性矣。      戒慎恐惧莫离却不睹不闻,不然便入于有所戒慎、有所恐惧矣。故 曰: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论道理若只得一边,虽不可不谓之道,然非全体也。譬之一树,有 见根未见枝叶者,有见枝叶未见花实者,有见枝叶花实却未见根者,须 是见得一株全树始得。      不执意见,方可入道。      学讲而后明,明则诚矣。若不诚,只是不明。      孔子虽天生圣人,亦必学诗、学礼、学易,逐段研磨,乃得明彻之 至。      知得身是天下国家之本,则以天地万物依于己,不以己依于天地万 物。      “若能握其要,何必窥陈编”,白沙之意有在,学者须善观之。 《六 经》正好印证吾心,孔子之时中,全在韦编三绝。      人之天分有不同,论学则不必论天分。      体用不一,只是功夫生。      天行健,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知行合一。      学者有求为圣人之志,始可与言学。先师常云:“学者立得定,便 是尧舜文王孔子根基。”      学者初得头脑,不可便讨闻见支撑,正须养微致盛,则天德生道在 此矣。六经四书,所以印证者也。若功夫得力,然后看书,所谓温故而 知新也。不然,放下书本,便没功夫做。      尘凡事常见俯视无足入虑者,方为超脱。今人只为自幼便将功利诱 坏心术,所以夹带病根,终身无出头处,日用间毫厘不察,便入于功利 而不自知,盖功利陷溺人心久矣。须见得自家一个真乐,直与天地万物 为一体,然后能宰万物而主经纶。所谓乐则天,天则神。学者不见真 乐,则安能超脱而闻圣人之道?仁者安处于仁,而不为物所动,智者顺 利乎仁,而不为物所陷。仁且智,君子所以随约乐而善道矣。      斋明盛服,非礼不动,一时具在,便是立志用功。      诚意、忠恕、强恕、致曲,皆是立本功夫。      容得天下人,然后能教得天下人。 《易》曰:“包蒙吉。”      善者与之,则善益长;恶者容之,则恶自化。      一友论及朋友之失,先生曰:“尔过矣,何不取法君子?见不贤而 自省之不暇,那有许多功夫去较量人过失!”      若说己无过,斯过矣;若说人有过,斯亦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