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 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法国作家让·乔诺的绘本名作《植树的男人》。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突出人物品质,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钦佩之情。全文以叙述为主,展示牧羊人改造荒原的努力,最后以议论点题。这种议论与叙述的有机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值得细心体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线索。
2.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
3.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品读文章词句,了解牧羊人的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懂得做一个主动担当、乐于奉献并能为理想不懈奋斗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②结合关键词句,把握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2.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种树的人》节选。〔多媒体显示〕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短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的,这部片子获得了包括第六十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内的三十多项国际大奖。而如此优秀的影片就是改编自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文章。
这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的身份是个“牧羊人”。这个牧羊人在做什么呢?他在“植树”!他为什么植树?植树以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探究竟。〔教师依次板书“人”—“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及作品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目睹战争的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归类,大多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倾余生精力于阿尔卑斯山的荒原进行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给人以心灵的启发。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栋(dòng) 拣(jiǎn) 戳(chuō)
慷慨(kāngkǎi) 帐篷(zhàng) 废墟(xū)
坍塌(tān) 呼啸(xiào) 滚烫(tàng)
琢磨(zuó) 流淌(tǎng) 缝隙(fèngxì)
干涸(hé) 沉默寡言(guǎ)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干涸: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流淌:指液体在流动。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慷慨: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大方,不吝惜。
琢磨:思索;考虑。
酬劳:用钱物答谢出过力的人;付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溜达:散步,闲走。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标记易读错的字词。
2.学生默读课文,并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予以评价。
第二部分(第2~20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段):赞美牧羊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本文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将人物的活动放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以突出人物的品质及生命的价值。
步骤二:速读课文,概括内容
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慷慨无私地种树,最终使荒漠变成绿洲的故事。文章赞美了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无限敬佩之情。
2.找出描写植树前后高原景色的词句,看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植树前
植树后
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
废弃的村庄
坍塌的钟楼
干涸的泉眼
狂风呼啸
干旱的土地和杂草
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
茂盛的橡树
挺拔的白桦树
鲜嫩的薄荷
源源不断的泉水
飘着香气的微风
干净的农舍,笑声飘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