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0岳阳楼记》教案7.docxVIP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0岳阳楼记》教案7.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 理清思路,学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2、 理解作者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博大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境界,树立准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 设计思路: 一、引入: 《渔家傲 秋思》表面写的是思乡,其实其中的白发将军就是作者的写照,作者借白发情、征夫泪含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而今天我们要篇文章一改含蓄风格。二、温故知新: 1、通假字: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3、 词类活用 百废具兴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忧谗畏讥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句子翻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三、品读文本 1、范仲淹的谥号是什么?(文正) “文正”这个谥号在宋代是对一个文官极高的褒奖,范仲淹之所以被授予“文正”这个 谥号, 除了他的政绩之外, 还因为他的一种思想, 而这种思想就写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中。你知道是哪一句道出了他的思想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资料助读 :范仲淹幼年丧父, 生活贫苦, 却刻苦读书, 少有大志。 据《宋史》 记载, 他从小就立下 “不能利泽生民, 非丈夫平生之志” 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得墓碑文也说: “公 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先忧后乐”是他毕生所求。 2、开篇为何不直抒胸臆?作此文受谁之托? 背景链接: 滕子京谪巴陵, 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友善, 爱其才, 恐后贻(遗留) 祸。 然滕豪迈自负, 罕(很少) 受人言, 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 求《岳阳楼记》。——范公偁( chēng)《过庭录》 3、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劝勉滕子京的? 4、细读深思:理解崇高的理想境界 归纳小结: 人生第壹境:以物喜,以己悲 (不欣赏) 人生第贰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个人 人生第叁境:先天下之忧而忧 国家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5、朗读体会,升华情感 作者认为心怀天下的人多吗?从哪里读出来? 四、课堂小结 范仲淹向我们表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就仿佛三个台阶, 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追寻那最美的情怀。希望同学们也像古仁人一样心怀天下国际,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五、拓展 .比读 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 (提示:从文体、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比较) 六、作业布置 以岳阳楼或醉翁亭为主题写一则对联 七、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人生第壹境:以物喜,以己悲 (不欣赏) 人生第贰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个人 人生第叁境:先天下之忧而忧 国家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知识链接: 1、岳阳楼: 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 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 取名 “ 岳阳楼 ” ,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2、作者简介: 范仲淹 (989— 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 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 26 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 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增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 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 “ 恩荫 ” 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 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 之后还做 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谥号 “ 文正 ”,世称 “ 范文正公 ”,有《范文 正公集》传世。 范仲淹一生奔波仕途 ,屡遭同僚抵牾 ,甚至他的朋友、同窗、老师对他言事无忌也颇多争 议。他入官的推荐人晏殊就曾责备他“好奇邀名” ;当朝另一位宰相吕夷也说他“务名无实” ,但 是 ,他死后的千百年来 ,士大夫和老百姓却给了他昭若日月的评价。朱熹评论他“天地间气 ,第 一流人物”; 刘漫塘说“本朝入物 ,南渡前 ,范文正公合居第一”。清代袁枚称其“黄阁风裁第一清” 。 范仲淹生前有褒扬有指责 ,有贤名有讥讽 ,所谓毁誉参半 ,但在死后却好评如潮 ,甚至成为了士 大夫的精神领袖 ,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