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日期
学科
课型
课时
1
课题
《水调歌头》
1.掌握重点字词并背诵全文
教学
2.反复诵读文章,提升朗读和感悟水平
目标
3.学习苏轼积极乐观、随缘旷达的情怀
教学
学习苏轼积极乐观、随缘旷达的情怀
重点
教学
反复诵读文章,提升朗读和感悟水平
难点
项目
【项目】反复诵读本文,了解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并学习他积极乐观、随缘旷达的情怀
及
【要求】 1. 读准字音; 2. 读出停顿; 3. 提出文意; 4. 读出情感
要求
项目
通过朗读指导与学生的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切实感受诗词的魅力和作者的
设置
旷达情怀
意图
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准备】
【自主完成】
1. 结合课下注释熟读文章
1.结合课下注释熟读文章
2. 查阅相关苏轼的资料
2.查阅相关苏轼的资料(成就、经历、背景)
。
【交流展示】
【项目设置】
( 一 ) 预习作业 1. 成就: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号东
反复诵读本文,了解苏轼坎坷的人生经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
历,并学习他积极乐观、随缘旷达的情
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
怀
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
【指导调控】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文章不可“错
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现存诗
字百出”,读准字音是朗读的基础。 )
3900 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
、《赤壁赋》、《念
教师指导:标注易错字读音并范读
奴娇·赤壁怀古》等。
2.第二遍,读出停顿(读文章不可“一
2. 主要经历:少有才名、进京应试、名动京师、自请出京、
气呵成”,要有准确的停顿。 )
乌台诗案、东山再起、再度外放、一贬再贬、流放海南、死
教师指导:指出适当的停顿位置,分享
于归途。
“换气”停顿的朗读方法并做示范。
3. 背景:此时的作者在密州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
3.第三遍,读出文意(读文章不可“不
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明就里”,需疏通文意,依文意而读。
)
(二)反复朗读,把握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结合注释给出重点字词,巡
( 1)读准字音。( 2)读出停顿。( 3)读出文意。( 4)读出情
回指导,解决组内问题。
感。
4.第四遍,读出情感(读文章不可“索
【小组合作】
然无味”,需深刻理解文章,读出作者情
讨论内容: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品读文章,感受本
感。)
文传递的情感与思想。
教师指导:回顾苏轼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思想,具体指导词句的语气、缓急、轻重。
【归纳总结】
少有才名、进京应试、名动京师、自请出京、乌台诗案、东山再起、再度外放、一贬再贬、流放海南、死于归途
【拓展提升】
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随遇而安,如处天堂,此心安处是吾家。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请铭记,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难,一定记得抬头望月,想想我们今天所学到的这个份豁达,时刻准备演绎精彩的人生!
讨论形式:组长组织讨论,先疏通文意,在与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
【交流展示】
课堂预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问一问之。体现了作者豪放豁达的性格。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宫阙”有两种理解:一是代指朝廷,二是代指仙境。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乘风”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怀, “归”体现作者已经以谪
仙人自居,把天宫当做自己的精神归宿。本句暗示作者想回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自己离别的苦闷转为安慰的语气,并引入宇宙人生的思考中,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本诗中的千古名句,诗人在此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诗顿时开朗,表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巩固练习】
1.理解性默写
2.扩展积累含“月”的诗句。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默写全文
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上阕 由月感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三尝试创作》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三尝试创作》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三尝试创作》教案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教案1.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活动探究任务二自由朗诵》教案3.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案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7.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8.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9.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2.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20.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4.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6.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7.docx
-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8.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