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型范畴理论看现代汉语虚词的实义化现象.docxVIP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现代汉语虚词的实义化现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现代汉语虚词的实义化现象 (梁静茹的歌曲《没有如果》)?②可是,生活没有那么多 可是。?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国足用“黑哨”防黑哨(青岛日报 2001年8月16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省略 /groups/g173679/805494ic ) ?“如果”本是一个表假设关系的 连词,在①却被用作“没有”的宾语, 表示由“如果”本义而引 申出来的“假设”义; “可是”原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例②中 被用作宾语, 表示由连词“可是”而产生的转折义; “万一”在 例③中用作名词,表示“意外不如意的事情”; 2010年2月28 日元宵节, 网络某论坛突然吹起一阵怀旧风, 众多网友集体怀念 曾经的青葱岁月, 开始讲述曾经经历的有些搞笑但又有些遗憾的 事情,列举了很多有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事件。 ?这方 面的例子再如: ? 曹普:邓小平的鲜明态度是突破“两个凡是” 的关键?( 2011年5月9日 新华网:news.省略 /politics/2011-05/09/c_121393612.htm ) ? ( 2)有的虚词完 全脱离实词而存在,独立地成为一个句子。孑①如果。可是。(省 略/people ) ?②总是……如果……可是……结果……? ( . 省略 /s/_4bcd4ca60100rct0.html )? (3)关联词语所关联的 成分全部省略, 省略成分的语义完全由那些能前后呼应使用的关 联词语来负载。如:孑①唱得脆,调儿也好听。当然,我知道那 全是因为她,她“俊”。她是我家隔院邻居,汪东沿戴帽中学打 鱼时少而晒网日多的在校生, 多梦少年黑甜乡里的一朵“杜”丹 花,最后,她还是我可能从周朝时就确定了关系的“姐姐”之一 同宗,同辈份,尽管早出了“五服”,尽管早就八竿子拨拉不着 了!所以,虽然……然而……? (《人民文学》1993年第4期 42页)?②可以……可是,谁又会勉力重新一次?可以……可是, 谁又会冀待重新一次? (林忆莲的歌《可以。。。可是》) ? 例①的“虽然…… 然而……”是用来刻画一位初涉爱河的少年的内心世界的, 喜欢 却不敢有非分之想, 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情感通过这些连词灵巧地 表达出来, 含蓄而又传神。 例②中的“可以……可是”用两个简 单的词汇, 表达了无限的含义,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相关经验和 主观思维去进行有关的想象和理解,生发了无限的含义。 ?若是 单独看, 这些词语简直像语法书上关联词语的罗列, 但它们确实 真实地存在人们的言语语用中的。 只要联系上下文, 它们负载的 语义仍然可以玩味出来。 ?值得指出的是,虚词的实义化所表示 的语义都带有一定的临时性, 它并没有在词的固定意义上体现出 来。它是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凭借虚词所表达的本义的牵引,通 过调动人的思维与想象而得以实现的。 然而,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也正由此而出。它既可以丰富语义表达,增强语言表达的弹性, 又让人在虚词的限定下, 不致相差太远, 从而准确地体会出文中 虚词所传达出的那种超常语义所指。 ?三、从原型范畴理论来看 虚词的实义化 ?1. 虚词的来源 ?很多现代汉语虚词都来自古代汉 语的实词,在长期的词性演变发展中可以“虚”“实”转化。 ? 每个由实词演变而来的虚词的意义都和它们以前的实词意义有 渊源关系, 利用它们由实变虚的逻辑关系, 可以使虚词意义具体 化或者形象化。 ?2. 实词和虚词的划分 ?“客观存在中的事物和 现象,比人们的任何分类和任何表示出这种分类的语言所能表现 的东西多得多,也丰富得多,具有更多的多面性,所以,语言所 代表的各类事物之间是有过渡状态的。” ?[ 1] ?因而,我们无 法在这些事物或现象之间做出明确的切分。 也就是说, 实词和虚 词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如我们在本文前面提到的副词 到底应该划分到实词还是应该划分到虚词在学术界本身就是一 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词汇化中的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连 续统,两者的关系很复杂。 ? 从原型理论来看,有 的虚词是属于典型的虚词, 而有的虚词则是处于实词和虚词的中 间模糊状态,或者说处于一种边缘化的位置。 ?我们再来看一下 虚词的分类,我们知道,虚词是被分为介词、连词、叹词和语气 词,从上面列举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说虚词的成员有典 型和非典型的话, 那么这些例子拥有虚词的共享特征比较少, 应 该说是属于虚词中的连词中的非典型成员。 也就是说, 从虚词内 部来看, 并不是所有的虚词都有实义化现象。 从原型范畴理论来 看,只有那些相对来说处于较为边缘的虚词才可以被活用为实 义,?四、对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一点启示 ?我们知道, 相对而言, 虚词是意义较为抽象的词, 同时,一个虚词往往可以表示好几个 语法意义。对外汉语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