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反讽看李尔王三个女儿的人性善恶
同为李尔王的女儿, 科迪利娅跟她的姐姐戈纳瑞和里甘性格 截然不同,她们的鲜明性格特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善与恶。 善与恶总是形影不离―“高尚的哲学家们关于我们的世界所说 的话,同样也适用于莎士比亚:我们称之为罪恶的东西,只是善 良的另一面, 这一面对于后者的存在是必要的, 而且必然是整体 的一部分, 正如要有一片温和的地带, 就必须有炎热的赤道和冰 冻的拉普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极北部苔原区) 一样(歌德 292 )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巧用反讽把李尔王的三个女儿身 上的善与恶及其冲突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从情景反讽看戈纳瑞和里甘之恶
?D #8226;C #8226米克在比较言语反讽与情境反讽时提到 “言语反讽和情境反讽存在着差别。 前者指反讽者本人具有反讽 性的那一种;后者指事态或事件被认为具有反讽性的另一种”
(DC#8226米克72)。也就是说,情境反讽的形成要依赖情节、 事件、场景的悖谬与荒诞, 它通过把反讽对象置于一定的环境或 时空背景中,来反映人的生活遭遇和悲剧命运。
?戈纳瑞和里甘在李尔最感珍贵的忠孝二字上玩弄权术,用 甜言蜜语博得李尔的欢心,最终得到整个大不列颠王国。
? “父亲,我对您的爱……比所有上述都加起来还要
多。”(莎士比亚612-613)
? “……我宣布厌弃敏锐的知觉所能感受到的其他一切快
乐,只有您陛下的爱才是我的幸福。” (613)
?“一朝土地和王冠到了手,孝敬父亲的义务便像破衣烂衫 一样被扔掉了”(莎士比亚的创作 519)。姐妹俩开始密谋限制 李尔的自由, 削减李尔的侍从, 慢待李尔导致年迈的李尔伤心至 极,在一个暴风骤雨之夜出走。 最后下令把李尔和科迪利娅监禁 起来,接着把科迪利娅处死, 李尔最终也因科迪利娅的死而伤心 悔恨过度而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戈纳瑞和里甘残害了李 尔。
?她们宣布的对父亲强烈的深深地爱跟之后她们的贪婪卑劣 的所作所为构成明显的讽刺,耐人寻味。
?二、从情景反讽看科迪利娅之善 ?“真正的爱是非常害羞的,厌憎一切空话;它只能淌泪和 出血”(海涅 342)。
?科迪利娅一贯都受到李尔宠爱、 被他称为“最爱的一个”, 然而在李尔期待着她会表达比姐姐们更深的爱时,她却以“父 亲,我无话可说” ( 莎士比亚 613) 生硬冰冷地回应着父亲。
?李尔热切的期待和科迪利娅冷漠的回答也构成强烈的反讽 效果。科迪利娅用这寥寥数语清晰地表明了她必须拥有的对于自 己未来丈夫爱的权力和自由, 最重要的是毫不含糊地表明她要求 一个不受父权控制和干涉的未来。 即使科迪利娅知道她将因此而 失去应得的权力和父爱, 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 科迪利娅的 冷漠和执拗令李尔大失所望。科迪利娅正直诚恳的人性光彩正是 在其与李尔的正面冲突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然而,在剧尾,科迪利娅以她无比温柔动人的女性的一面 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在第四幕第七场,我们看到的是科迪利 娅仁慈、怜悯、富于爱心、温婉动人的另一面 : 她首先祈求神明 医治李尔被辱的心灵的重大裂痕, 保佑李尔这个被不孝的女儿反 噬的老父,让他恢复神智。科迪利娅呼喊道 : “啊,我亲爱的父 亲! 但愿我的嘴唇上有康复的灵药,让这一吻修复我那两个姐姐 加在你身上的暴烈的伤害吧 ! (700)”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故事开头,科迪莉娅被李尔认为“没 有良心( 614)”,但后来事实证明,三姐妹中是科迪利娅最爱 父亲,也仅科迪利娅一人孝敬父亲。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科迪利娅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却是真理 的受难者。科迪莉娅在故事开头就被糊涂的李尔无情地驱逐出 家,驱逐出国,饱受精神痛苦,最后也是为了救父亲而惨遭杀害。
?莎士比亚运用反讽手法的反期待性成功地激起读者和观众 对科迪利娅悲剧命运的怜悯,同时也因为科迪利娅高贵的人性善 和美而对她肃然起敬。
? “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刻画,……是通过人物性格自身的 前后对照以及人物之间性格的二元对立来实现的。”(华;张)
?无论是科迪利娅还是里根和戈纳瑞, 她们的性格 “变化多 端”一前后反差很大,人物性格前后对照越强烈,反讽意味就 越强,就越突出人物鲜明的特征一科迪利娅的善与里根和戈纳瑞 的恶。此外,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也能帮助映衬对方的性格。在 故事的开头,戈纳瑞和里甘对李尔的伪善的阿谀奉承和花言巧 语,跟科迪利娅的心口如一、 倔强正直的“无话可说”构成鲜明 对比。随着故事的发展, 戈纳瑞和里甘青云直上而科迪利娅一落 千丈。另外, 戈纳瑞和里甘的野蛮下贱和科迪利娅的纯洁高尚也 呈形成鲜明对照。 故事的结尾, 戈纳瑞和里甘对李尔的残酷虐待 和残害跟科迪利娅舍身救李尔又一次形成鲜明对比。
?莎士比亚纯熟地运用反讽与对照 , 人性善恶在三姐妹的种 种对比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人性的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