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茶诗看茶艺的审美情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代茶诗看茶艺的审美情趣 在当代中国 ,茶不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解渴保健的饮料 , 也 是修身养性的精神伴侣。 古今的茶诗 , 又是茶文化的精华 , 它将茶 升华为意境、精神、思想、灵魂和文明。茶文化兴起于唐 , 因此 唐代产生了很多优美的茶诗。据《全唐诗》①统计 ,涉及茶事的 诗作有 600余首, 诗人达 150余人。其中, 比较出名的有李白的 《答 族侄僧中孚赠泉仙人掌茶并序》 , 被誉为中国最早一部咏名茶的 诗作 , 还有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袁高的《茶山诗》 , 刘 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 ,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李郢的《茶山贡焙歌》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②唐代茶诗中有 不少记载了当时饮茶的自然环境、使用的器具、冲泡程式等 , 阐 释了饮茶是一种艺术和精神美的享受。 唐代诗人们品茶已经超越 解渴、提神、解乏、保健等生理上的满足 , 而是强调心灵感受 , 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 这从他们的众多茶诗中可以得到印 证。 一、自然环境之美茶 , 生长在深山 , 朝饮甘露 , 暮披晚霞 , 是大 自然最钟爱的产物。 茶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品饮的最佳方式就是融 入自然之中。陆羽《茶经》中谈道 : “天育万物 , 皆有至妙 , 人之 所工,但猎浅易。”③陆羽提出饮茶要体味精奥 ,悟得真谛,顺应 自然之道。 又说, 茶不仅在室内饮 , 而且也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烹点, 或“野寺山园”或“瞰泉临涧”。 古人饮茶 , 常将自己置于 自然界的山水之中 , 在自然状态下欣赏自然的精灵。唐诗中所表 现的饮茶具体环境很多 , 但较普遍的有三 : 一是佛寺或其周围。如刘长卿《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 会》 : “疏竹映高枕 ,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 , 日隐双林西”; 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 “禅庭一雨后 , 莲界万花中。 时节流芳暮 ,人天此会同”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山僧 后檐茶数丛 , 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 , 自傍芳丛摘鹰 觜。斯须炒成满室香 , 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 , 白云满 碗花徘徊” ;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 “九日山僧院 , 东篱 菊也黄” ,即皎然、 陆羽于僧院东篱下 , 饮茶赏菊花。 在“曲径通 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唐 #8226;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的景色里 , 白云深处 ,隐隐青山之中 ,坐落着 岩居僧的禅院 , 四周林木苍翠 , 时而飞鸟掠过 , 鸟鸣而山更幽 ; 翠 藤参差披拂 ,百花盛开 , 散发阵阵清香在这样的环境之中。 僧人一 天的所为是什么呢 ?是“茗煎冰下水 , 香烃佛前灯” , 二者已成了 他一天的功课了。在这些佛寺之地 , 清幽洁净、充满禅味的气氛 与品茶者冷静、淡泊的心境融为一体 , 使人们产生种种联想和追 求自省 , 颇得茶中真趣与人生真谛。 二是自家庭院。如颜真卿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 “泛花 邀客坐 , 代饮引情言” , 颜真卿邀集僧俗之客于香花芳草的庭轩 里,在皎洁的月光下 ,饮茶吟诗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 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白居易《睡后茶兴 忆杨同州》 : “婆娑绿阴树 ,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 , 傍边洗茶 器……”诗人头一天晚上酒醉后大睡。醒后无所事事 ,就在池边 散步。后来忽然心血来潮 , 在自家庭院的绿树荫下亲自动手煮茶 品尝。 三是在野外。如郑谷《峡中尝茶》 : “簇簇新英摘露光 , 小江 园里火煎尝” ; 灵一《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 “野泉烟火白云间 , 坐饮香茶爱此山” ; 郑遨是“寒炉对雪烹” ; 刘言史与孟郊为 “求得正味真” , “野煮寒溪滨” ; 杜甫的《已上人茅斋》 : “枕 箪入林僻 , 茶瓜留客迟” , 已上人带着枕头竹席 , 拿着瓜果茶叶 , 领着客人 , 慢慢走入树林深处僻静的地方 ; 钱起《与赵莒茶 宴》 : “竹下忘言对紫茶 ,金胜羽客对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 , 一 树蝉声片影斜。”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 , 除了令人神往 的竹林外 , 诗人还以蝉为意象 , 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 烈。 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他们追求天然的 情趣,喜欢在山水丛林、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品茶。那些山泉飞 瀑、小溪流水、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秋虫鸣唱、百鸟啁啾、松 涛海浪等 , 如天籁之音 , 会把自然美融入茶的灵魂 , 引发茶人心中 潜藏的美的共鸣。面对大自然 , 视界广阔 , 兴味无穷 , 野饮闲适之 趣 , 空灵之意境 , 充溢于字里行间。 蝉与竹、 松等自然之物构成的 自然意境是许多文人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 , 文人们试图伴着清风 明月、浮云流水、静野幽林 , 不问功名 , 不思利禄 , 求得心灵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