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docxVIP

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 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统一, 或者说是借助客观物象 来表现主观情意。山川,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因地理、环 境、时代、 民族等的因素, 很早就成为文人墨客的视野。 《诗经》 中就有大量对山川景物的描写。 中国山水作为审美意象发端于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 至唐宋时期, 中国的山水诗达到了其创 作的成熟期。 因其成熟的运用, 山水作为审美意象也进入到唐代 士人的边塞诗创作当中。 从山川意象入手, 唐代西北边塞诗不仅 展现的是一个自然地理的空间, 更是一个表现唐代士人审美意蕴 的独特空间。通过对中华书局出版的九百卷《全唐诗》的收集, 共有涉及西北的边塞诗 1000 余首,其中对西北山川进行审美观 照的有 400 余首。作为唐代审美文化的杰出代表, 通过对唐代西 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的审美分析, 展现唐代士人不同时期的文化心 态及审美趣尚。 一、异域风光的雄奇瑰丽 处于国势鼎盛时期的唐王朝,国内安定,社会一统,对外则 开疆拓土。 随之出现了大批的边塞诗人及边塞诗。 岑参就是其杰 出的代表。全唐诗收录了其 70 余首边塞诗,其中涉及西北山川 的边塞诗近 40 首。岑参曾两度出塞,远至北庭、安西为官,其 六年的边塞生活使得其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在盛唐时期蓬勃向 上、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 岑参笔下的西北边疆自然风 光也变得雄浑辽阔、奇丽壮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经 火山》)这首诗集中刻画边塞火山奇异风光。火山即火焰山,自 新疆吐鲁番向东延伸至鄯善县以南, 因由红砂岩构成, 加之当地 气候燥热得名。本诗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赤焰”、 “炎氛”、“烧”、“蒸”、“炭”等词眼,夸张了火山的奇热 形象,通过严冬火山下时的“多炎风”、“人马尽汗流”等,淋 漓尽致地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 “火山突兀赤亭口, 火 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 飞鸟千里不敢来 缭绕斜 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火山云歌送别》)与上首诗 刻画火山的奇热美不同的是, 此诗着力描绘了火山上的火云。 高 耸的火山突兀在赤亭口, 五月山上的火云遍布火山以至于似乎凝 固住了,使得飞鸟都躲在千里之外。其气势吞没铁关树,遮掩交 河戍所。 火山云的奇异景象呼之而出。 这两首诗的描写大胆而夸 张,多角度立体地展现了异域火山的奇异壮美。 写“热海”奇异 美的手法与火山相似, 也充分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 “侧 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 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 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作者并未去过 热海,借阴山胡儿之口, 对热海进行了审美观照。 通过海上众鸟、 长肥的鲤鱼、常不歇的岸傍草、 瞬间消失的空中白雪等夸张想象, 描绘出热海奇异的景观。通过蒸、烁、燃、沸、炎、煎等动词, 更形象生动地渲染了热海的奇热美。 二、安边卫国的雄壮豪迈 经过初唐的巩固和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政治开明, 社会大一统,各民族团结并不断融合,经济发展繁荣,社会环境 比较稳定。统治者尚武轻文,重视边功,从而刺激了文人士子从 军边塞、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 ... 剑河风急雪片阔, 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虽然是浩瀚雪原,将士们却 斗志昂扬,大军齐呼使得“阴山” (这里指天山) 为之震动。“阴 山”的颤动正象征出唐军将士不畏艰辛的豪迈精神。 西北的剑河 风急雪厚,其寒冷使石冻,脱马蹄,“亚相”却甘愿辛苦尽力王 事,发誓安边报主。 剑河的寒冷更突显出亚相的豪放与雄壮。 “将 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佚名《薛将军歌》)将军 的“三箭定天山”更是将将士们安定边疆的豪迈情绪、 英雄气概 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岑参的边塞诗里, “陇头”意象也用来传达 安边卫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小来 思报国,不是为封侯” (岑参《送人赴安西》 )上马赴边度陇头, 不只是为封侯,更为报国恩。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诗 人从军报国的抱负及封侯的壮志雄心表露无遗。 高适也运用“陇 头”意象抒发心迹。“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亦是封侯地, 期君早著鞭” (高适 《独孤判官部送兵》 )。“剑光如电马如风, 百捷长轻是掌中。无定河边蕃将死,受降城外虏尘空 ... 自指燕 山最高石,不知谁为勒殊功。”(秦韬玉《边将》)静边尘,勒 燕然,突显出边将建功立业的乐观与豪放。 三、塞外山川的苦愁别离 西北塞外的山川意象首先表现的是一种自然环境的苦寒。 “塞门风稍急,长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