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宋婉约词的“红”“绿”系词组看唐宋文人的
悲情审美意识
唐宋婉约词中写愁苦悲情的句子不在少数, 如秦观的 《千秋 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踏莎行》“红衣脱 尽芳心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笔者注意到婉约词的悲情审 美意识跟红绿颜色词有密切联系。
在惠淇源编注的《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9 年 2
月第一版)中,涉及到红绿颜色词的篇章一共有 192 篇,其中 89 篇中的红绿颜色词跟“愁”“苦”“悲”等具有悲情色彩的 词一起出现。 红绿代悲苦的现象, 是唐宋词人审美观念的表现之 一,通过“红”“绿”追求悲情美的审美意识, 甚至成了唐宋词 人进行词学创作的一种审美风尚。下面是对 89 篇带红绿色系词 (红色系词红、朱、茜、绛,绿色系词绿、翠、碧、青)的婉约 词中有悲情色彩的字出现频率的统计 (注: 字后面的数字是其出 现的次数):愁 20残13恨11乱7泪 6寒 5 断4啼4凄3苦 3 冷3 怜2凋2衰2泣2懒2损2休1悲1瘦1恼1,一共有 21 个带悲情色彩的字,总共出现 95 次。
仅仅 89 篇词,伴着红绿就出现了近百次表现伤感意义的字, 这些数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很明显, 唐宋词人是有意识地将红 绿和悲情联系在一起。
唐宋词人以红绿来啼悲鸣愁, 去追求一种“惨绿愁红”的悲 情美,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学观念和人文风气密切相关。
一、“惨绿愁红”的悲情审美特征消解到一些特殊意象当
中,体现时代心态。
中国人传统的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有仙、酒、自然、梦、女 人等,而仙、酒、自然、女人等意象在婉约词中往往是出现于红 绿色系词组当中的。如寄情于女性的:
惆怅夜久星繁,碧空望断,玉箫声在何处。念谁伴、茜裙翠
袖,共携手、瑶台归去。(刘焘《八宝妆》)
漫漫长夜,碧空星繁,不知从何处传来清冷的萧声更增添了
词人的孤寂心情,此时的词人,惟有与“茜裙翠袖”相伴,才能 稍解寂寞。既有“寂寞久无红袖饮,忽逢皓齿轻讴”(王庭《临 江仙》),把寂寞之情寄托于女性的,也有借女性来抒发自己的 哀情的,“红袖时笼金鸭暖,小楼吹彻玉笙寒。为谁和泪倚阑 干。”(石孝友《浣溪沙》)
寄情于自然的如: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词人借杨花写离愁,把对春将去的感叹融入到这满地“落
红”之中,由惜春的悲情想到了远方的游人,由“落红难 缀”一一这春之将去的萧条之景想到“点点离人泪”,寄情于 景,表相思。除此之外,还有借红花感叹人生苦短, 年华将去的,
“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王沂孙
《长亭怨 ?重过中庵故园》)也有借红绿伤春惜春的,“晓来绿 水桥边,青门陌上,不忍见、落红无数。”(张涅 《祝英台近》 ) 等。
关于酒和仙的意象, 也能在婉约词文本里面找到其对应的颜 色词的例子。如: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 雨。(叶清臣《贺圣朝 ?留别》)
此词是词人为了留别友人而作, 把满杯的“绿醑”和“愁” 联系起来, 用这带有离别之愁的“绿醑”挽留友人, 把愁情化入 杯中,一醉方休。 词人们借“绿酒”消解生活苦闷的例子在文本 中还有很多,如:“此恨谁堪共说,清愁付、绿酒杯中。”(晏 几道《满庭芳》 )“暗添春宵恨, 平康恣迷欢乐。 时时闷饮绿醑, 甚转转、思时著。”(杜安世《山亭柳》)
与仙有关的,如“绿云”: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解,绿云十里,卷 西风去。(张炎《水龙吟白莲》)
这是一首寄情于景的抒情之作,“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 传心素”, 写隔浦相看白莲的姿态, 它那样子就像在诉说心事一 样;“怕湘皋解, 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从眼前之景想到未来, 用了“湘皋解”(郑交甫遇江水女神得到玉佩)这个典故,喻莲 花落瓣就如女神解佩, 而这些如女神玉佩的花瓣, 却在绿云仙境 中,随西风飘散了。词人借莲花在“绿云”中的消散,寄托自己 的哀伤之情。 “绿云”既是莲花的最终归宿, 又是词人心灵的安 歇处,把莲花交与“绿云”,是词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 是对自己哀伤的一种抚慰。 又如:“红绿云中驾彩鸾。 ”(张 ?C 《长相思》 )“红鸾飞下绿云中 。”(无名氏 《朝中措》 )“彩 鸾”“红鸾”(传说中的仙鸟)与“绿云”一起出现,表现了词 人们对于“仙”的一种向往。
词人们把“惨绿愁红”的悲情审美意识消解到一系列的红 绿色的词组当中, 其中既有对时光易老的悲怜, 又有对春色美景 的伤惜,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感伤,还有对壮志未酬的不满。这种 寄情红绿的手法既体现了唐宋词人一种特有的抒情和审美方式, 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历程, 少壮作英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