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合作到对抗:中国人眼中的“东方文化事业”.docxVIP

从合作到对抗:中国人眼中的“东方文化事业”.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合作到对抗:中国人眼中的“东方文化事业” (192X1931) “东方文化事业”主要指日本国会于 1923 年 3 月通过《对 华文化事业特别会计法案》,决定退还庚款兴办对华文化事业, 后经中日两国政府协商与换文, 组建由中日双方委员参加的东方 文化事业总委员会, 负责筹建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 上海自然科 学研究所,资助中日文化交流和中国留日学生等事业。〔 1〕作 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内容, “东方文化事业”长期受 到日本学界的关注。 1996 年,山根幸夫综述了有关“东方文化 事业”研究的日文成果。 〔2〕21 世纪以来,阿部洋、山根幸夫、 熊本史雄等人,综合性地研究了“东方文化事业”的发展演变 史。①中国学界 虽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 庚子赔款的相关研究中对“东方 文化事业”有所涉及具体说来, 一是近代中日教育交流史方面的 成果,往往涉及日本退还庚款补助中国留日学生事宜, 如舒新城 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7 年),辟有 ? u陆檣堋叭毡径曰?文化事业与留日”。二是庚子赔款之研究成 果,多含有日本退还庚款兴办对华文化事业的内容。如,王树槐 的《庚子赔款》(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4 年)。三是近代中日文化关系史方面的成果,往往包含“东方文 化事业”。 如,王古鲁编著 《最近日人研究中国学术之一斑》 (南 京:日本研究会, 1936 年),第四章即为“利用庚子赔款等款 所办之文化事业”。 黄福庆的 《近代日本在华文化及社会事业之 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3 年),有 “日本庚款的处理政策”一章, 主要介绍日本退还庚款的运用情 况。,但直到 21 世纪才关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北京人文科 学研究所,以及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活动上海自然科学研究 所近年受到一些学者关注,代表性成果有,梁波、翟文豹《日本 在中国的殖民科研机构――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技 史料》 2002年第 3期;孙建春《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及其出版 的刊物》,《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年第 13 期;李强《关 于历史争议人物余云岫的史料补充――兼述民国和日伪时期 “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中医文献杂志》 2009年第 3 期; 李嘉冬「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 ?0立①?U ——日本①?|方文化 事?I ――」『立命 ?八?U?g学』第57卷第5、6号合 刊,2009年3月;李嘉冬「新城新?i七日本①?|方文化事?I : 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L?r代①活?婴蛑行膜恕梗?『京都大学大 学文?八研究?o要』第8号,2010年2月;李嘉冬《近代上海日 侨社会的特殊群体――关于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的研 究》,《管理观察》 2015 年第 20 期。关于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 书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石嘉《抗战时期日本在上海的文化侵 略――以上海日本近代科学图书馆为例》 ,《江苏社会科学》 2015 年第 1 期。关于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孙颖、 徐冰《“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筹建始末一一20世纪上半叶日 本对华文化侵略之典型一例》,《求是学刊》 2007年第 5 期。 关于日本退还庚款补助留日学生的研究成果, 主要有徐志民 《日 本政府的庚款补给中国留日学生政策述评》,《抗日战争研究》 2012年第 3期;孙颖《 20世纪上半叶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片 断――“东方文化事业”留学生学费补给制度考略》, 《贵州民 族学院学报》 2006年第 2期。关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及其 活动的成果, 主要有孙颖 《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的“对支文化事 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年; 孙颖、徐冰《“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活动研究》, 《宁夏社会 科学》 2014 年第 2 期。,且总体上认为该事业是日本的对华文 化侵略,与日本学界相对积极之评价有所区别。〔 3〕 日本退还庚款兴办对华文化事业, 既是顺应国际上退还庚款 的趋势与潮流, 也有以此缓和中国人的反日情绪, 促进“日中亲 善”感情的内在需求。 当初, 中国各界对日本政府退还庚款抱有 期待。遗憾的是,这种期待随着“东方文化事业”的启动,逐渐 转变为对“东方文化事业”的疑惑、警惕、批评、反对和抵制。 或许可以成为中日文化“合作”契机的“东方文化事业”, 缘何 迅速转变为文化对抗的靶子?最终, “东方文化事业”既未实现 日本政府缓和中国人反日情绪、促进“日中亲善”的既定目标, 也未达到中国各界要求日本全数退还庚款和掌握“东方文化事 业”主导权的目的,成为一种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笔者 拟通过梳理与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至 30 年代初中国政府、文化 教育界、留日学生对“东方文化事业”态度转变的原因之所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