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护理(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弥散性血管内凝 血(DIC)护理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重症监护孙海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传 统定义:一般以Muller Berghdus在 1995年论述为准“DIC为一种获得性综合 征,其特征是血管内凝血导致血管内纤维 蛋白形成,在此过程中可伴有继发性纤溶 活化或伴有纤溶受抑制”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 ? 2001年ISTH/SSC DIC专业委员会提出: IllDIC是指不同原因所致丧失局限性的血管内凝 血激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合征,其可以来自或 引起微血管体系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严重,则 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Ill IIIIII?本质:是一种系统和微血管栓塞症,一种血栓 ■出血性综合征。其发生与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 激活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调有关o III III 我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点(2006) 我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点 (200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 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的病理过程。致 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 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 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 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 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建 rfn 坐*1 圣 L14 主?TO — 新概念的特点: 新概念的特点: ?强调了微血管体系,DIC即可由微血管体 臂伤而引起,亦可导致微血管体系的损 ?不同原因所致的DIC终末损害为MOFF, DI C只是各种疾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个中 间病理环节 ?未强调纤溶为DIC ?未强调纤溶为DIC的必备条件,因纤溶属 继发性,且DIC早期多无纤溶现象 - DIC的分类 DIC的分类 ?非显性(non-over) DIC:即止血功能处于代偿状 态的DIC (或pre-DIC) ?显性(over) DIC:即止血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的 DIC 迂即恢复 迂即恢复 III非控制显性DIG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除压抑 蠡戚有调节网络的降解或破坏(如败血症、严 III 易诱发DIC 易诱发DIC的原发性病症 1、 感染性病症 由感染所诱发的DIC占总 发病数的30%—43% 2、 恶性肿瘤 发病约占DIC总发病的24%— 34% 3、 病理产科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4%— 12% 4、 手术及创伤发病约占DIC总发病数的 1%—15% rr-9 医源性病症 医源性病症 (1)药物 多种解热镇痛药,某些生物及酶制剂、 纤溶抑制剂、皮质激素和少数抗生素等。 (2)大型手术及其他医疗操作 (3)肿瘤治疗 (4)医疗过程中的意外,如溶血性输血反应;革 兰阴性菌等污染性输入;某些中药及在大量非 等渗性液体输注所致的严重溶血反应等。 K发病机制 血液喜凌状态 PLTtt 而聚集 PLTtt 而聚集 广泛血管内* ■ 券竈 Fib降解清荆釦ft Fib降解 (I n vmxxn) 旳机制障碍識葛脉t 血液低凝状态 抗發作用 PLT 噓 少声宣 —出血憶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 出血倾向 休克或微循环衰竭 微血管栓塞 微血管病性溶血 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DIC常见出血部位依次是:皮肤、消 化道、阴道、口、鼻及泌尿道。 ?DIC出血特点;自发性、多发性出血, 部位可遍及全身。 1 DIC特殊体征 出血点 出血点 紫瘢 外科伤口出血 外伤伤口出血 静脉穿刺部位出血 III 动脉渗血皮下血肿 动脉渗血 皮下血肿 周围性紫瘢 爆发性坏疽 休克戒微循标表竭 DIC所致休克的特点有: ①起病突然 ②出血倾向III ②出血倾向 III ③多器官功能衰竭 ④顽固 3.微血管栓塞 III 因若广泛的脏器栓塞,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则后 果严重,抢救成功机会大减。 肺微血栓表现呼吸浅快,低氧血症;肾微血栓表IIIIIIIII 肺微血栓表现呼吸浅快,低氧血症;肾微血栓表 III III III 现为少尿;脑组织受累表现为神志模糊,嗜睡与 昏迷等O ,DIC时各组织器官栓塞发生率 歸织器官 血栓发生率% 皮肤 矿 矿70 60 50 50 50 30 20 4.微血管病性溶血 这种微血管病性溶血的临床特点是: III III ①多数缺乏典型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表现 III III ②进行性贫血,或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 III III ③红细胞破坏 DIC诊断常用分子标志 ?凝血酶调节蛋白(TM) : Pre DIC时,TM明 显升高,与正常对照及仅有DIC基础疾病而无 DIC发生倾向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o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