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洗稿的法律意识与规制路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洗稿的法律意识与规制路径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对作品的定向改编,通过转换表达模糊其违法性,造成版权法对洗稿行为的规制困境。人工智能洗稿行为在道德规范的求证下,不具正当性,应在外部性的义务规则下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规制。公众参与文化和模仿自由理论下,法律介入规制洗稿行为应保持一定的谦抑性,以保护公共知识领域。以道德为起点,形成法律、技术和伦理之间多元互动的规制路径,并在价值理性下培育人工智能共同体伦理意识和平台方的责任意识,以实现社会共治的局面。 一、问题的提出:人工智能洗稿行为的版权法之问 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编创领域已有了出色的表现,如佳士得拍卖行于2018年10月在纽约以43.2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一幅由人工智能绘制的画作;腾讯Dreamwriter写稿机器人每天写超3 000篇稿件;微软开发的微软小冰创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等。 科技哲学视角下,技术是把双刃剑,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二、规制必要性:人工智能洗稿行为的定性与危害 论及人工智能洗稿行为的规制,势必要对人工智能编创行为予以定性和区分,以版权法来区分合法编创与洗稿行为是对洗稿行为施加规制的前提。考察人工智能编创行为是否符合版权法,可从人工智能编创行为对原始素材的使用方式谈起,因为使用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编创行为的性质。人工智能编创行为对原始素材的使用一般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原始素材作为人工智能编创行为的深度学习资料,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经过深度学习后具备相应的编创能力;另一种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已具备编创能力的情况下对原始素材进行定向编创,从而改变原始素材的表达方式。 1.人工智能洗稿行为的定性:以对原始素材的使用方式为切入点 对人工智能洗稿行为定性,实际上是在探讨人工智能编创行为的法律性质,确定其法律性质后,才能对其进行分类和划界。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被物的外壳掩盖,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物与人的关系。 (1)原始素材作为人工智能编创行为的深度学习资料。 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来自对现有素材的深度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智能化的自主编创能力。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编创行为分为深度学习阶段和编创输出阶段,在编创输出阶段,根据用户指令进行编创,输出和传播编创物。以软件的深度学习和自动编写为例,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自动生成框架的基础是代码资源库的构建,代码资源库中的源代码被挖掘处理后,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建立程序语言模型,从学习代码资源库中隐含的特征和知识中,向人工智能模型输入不同类型的程序自动生成任务,由人工智能模型自动生成和输出软件代码。 (2)原始素材作为人工智能编创行为的定向改编对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原始素材的定向改编是建立在已完成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模型基础之上的。该场景下,被定向改编的对象作为输入人工智能模型的任务指令,输出定向改编的编创物,所输出的编创物与原始素材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相似性,但所使用的表达多被替换和调整次序。其中,被定向改编的对象可以是一篇原始素材或多篇同主题的原始素材。随着自媒体运营的崛起,这种定向改编的情形已屡见不鲜。爆款文生产软件能收集相关平台已发布的各类别的文章,并根据阅读量进行排列,在选定相应文章后自动进行编辑,几分钟内就可生产一篇伪原创文章。 2.人工智能洗稿行为的危害性:侵害公私法益 暂且不论人工智能洗稿行为是否违反版权法,仅就其社会危害性来分析,就可看出洗稿行为对公私法益的侵害,对其进行规制,有一定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人工智能洗稿行为既危及原始素材权利人的权益,又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其对法益的侵害兼具公私性质。首先,人工智能洗稿行为使大量涉嫌侵权的同质化非人类知识产品进入市场,参与人类知识产品的竞争,破坏知识产品市场的供给关系,洗稿行为人从中受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使洗稿变得更容易,甚至滋生了专门的洗稿平台,这些平台能抓取各大自媒体平台上流量较大的文章,通过整合一篇或多篇同主题文章进行定向改编,并一键转发至各大自媒体平台,这种方式使洗稿者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也就更大。对于知识付费的原创作品来说,一旦遭遇人工智能洗稿的“掠夺”,将大大降低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使其转向价格更为低廉或免费的洗稿编创物,挤占权利人的市场空间。洗稿所输出的编创物还通过不同平台传播,导致流量分化和利益分流,使原创作者的实际收益大幅减少。 其次,受众的知情权被漠视,对文化产业造成潜在伤害。由于人工智能洗稿的编创物具有人类作品的外观形态,受众难以区分其是否为原创,也无法区分其是人工智能编创物还是人类作品,因此,作为人工智能编创物的受众的知情权遭到了漠视。受众的注意力是商业竞争中的稀缺资源,侵害公众的知情权,意味着剥夺了受众选择人类作品还是人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