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 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安徽省宫为民老师教学设计.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0 短文二篇之记承天寺夜游》安徽省宫为民老师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认识苏轼的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苏轼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顿,学习他的豁达精神。【教学难点】“闲人”句中蕴含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月亮是大自然中的美景之一,无论是圆是缺,都有它的美。古人对月亮十分钟爱,留下了无数描绘月亮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去看看九百多年前的一天晚上黄州承天寺中如梦如幻的美好月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学生对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3、学生提出翻译中遇到的难点问题。4、整体感知。 (1)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文章所写的这个生活片段。明确:“文章写的是苏轼、张怀民一天晚上在承天寺赏月。”或“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苏轼与张怀民在承天寺月下散步”。(2)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依据线索把文章分成四个层次,请用四字句概括每层的内容。见月起行,邀友赏月,庭下月色,对月喟叹。三、细读课文,认识苏轼。1、介绍时代背景。 苏轼二十一岁就一举考中了进士第二名,复试时是第一名,以才华出众闻名天下。可他的才华并没给他带来安逸的生活和顺畅的仕途。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他被人诬陷用诗歌“讪谤朝政”,御史台官员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被杀了头。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有名无实。 2、问: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中,此时此地的苏轼,可能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3、第一层。 (1)问:同学们从文章开头看到苏轼的孤愤郁闷吗? 文章开头,并没有看出愁色,反而是苏轼兴致很高,夜里要出去游玩。那一夜,是什么引起苏轼游玩的兴致的呢? (2)师述:苏轼是非常喜爱月亮的人,他的许多诗文中都写过月亮。这篇短文一开头就表现出了苏轼对月亮的钟爱。这一晚,苏轼原本并没想出去游玩,而是想上床睡觉的。看见“月色入户”,他马上来了兴致,高兴地起身朝外面走。这就足以看出苏轼对月亮喜爱的程度。 (3)学生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读出喜爱月亮的感情。4、第二层。 (1)第二层以记叙为主,叙述苏轼寻找张怀民一起赏月的事。同学们从这几句话中看出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怎样?明确:友好,亲密,知心朋友。 (2)想结交一个知心朋友并不容易,苏轼与张怀民怎么能成为知心友人呢?先来看一个资料。 补充介绍张怀民,屏显资料: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两人遭遇相似,同是被贬谪到黄州,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难得的是,张怀民“心胸坦然”,是豁达之人,他也爱自然山水,“品格清高超逸”。他与苏轼志同道合。能在他乡遇知己,真是人生一大幸事。现在有如此美景,苏轼当然会想到与张怀民共赏。 (3)学生读“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要求读出见到朋友的喜悦。5、第三层。 (1)请一位同学翻译描写月色的句子。 (2)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承天寺的月色。 (3)这个句子历来被誉为写月色的绝唱。我们采用比较法来体会写景之妙。a、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改成“庭下月色空明澄澈,地上竹柏之影交横”,比较哪个句子好。 明确:原句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能唤起人心中的美感。 b、把句子中的“盖”字去掉,再比较有没有原句好。明确:“盖”字的使用,有错觉之美,增添文章的情趣。 (4)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写景之妙。读出月色的空明澄澈,读出竹柏的清丽淡雅,读出苏轼的宁静喜悦。6、第四层。 (1)苏轼眼中的月色是那么空灵纯净,那么美丽淡雅,此时天宇澄澈,月华如水一样从空中流泻下来,照亮了山川大地,照亮了屋外院里,也照亮了两个并肩漫步的游人。苏轼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呢? (2)农历的十月十二日已经是初冬了,在那样一个寒凉的冬夜,是不是有许多人像苏轼和张怀民一样有闲情逸致在外面赏月?是不是有许多人能在自然中发现美进而欣赏美、珍爱美呢? (3)课文结尾的三个句子写作者的感慨。作者感慨什么?(缺少“闲人”)“闲人”一词如何理解呢? 书下注释是“清闲”。清闲是清静闲暇的意思。苏轼在黄州,做着有名无实的小官,没有公事可干,确实闲。但他并不想这样闲着,他是有很高政治理想的人。所以,这里的“闲人”有对自己被诬陷遭贬谪的不平之意。但更多的则是表达闲情逸致的自得,悠闲赏月的欣喜。自然美景很多,可有多少人能够欣赏?世俗之人一心想着功名利禄、荣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