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 诗词五首 春望)》甘肃省王玉娟老师教学设计.docVIP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 诗词五首 春望)》甘肃省王玉娟老师教学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春望》教学设计 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王玉娟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品位诗歌的美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朗诵赏析,比较阅读,积累诗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知道的杜甫,回忆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春望》。二、介绍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2.生齐读; 3.指名朗读,同学评价;4.小组交流,理解诗意 5.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跟同学描述出来。 四、诗歌赏析 学生赏析交流,教师点拨 1.首联:本句诗写出了“春望”所见,一个“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满目萧然之景,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 2.颔联: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对仗工整。 3.颈联:“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写出家书的珍贵。这一句写诗人因难与家人通信,家人的安危使他心里不安,更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然而,无论在战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这句话都可以表达游子的共同心声,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理倾向。 4.尾联:“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 五、合作探究 1.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2.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3.思考: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六、归纳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忧国思家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七、比较阅读 1.比较《望岳》和《春望》。 找出相同点不同点,分析不同点的成因。2.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较: (1)本诗写了作者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怎样的心情?(2)两首诗,虽然一悲一喜,然而所表达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样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八、课堂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是生活的苦难磨砺成就了他,其思想、品性、气质乃是主观因素。我们要向他学习,把苦难当做人生宝贵的财富。 九、拓展积累爱国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十、作业设计 继续阅读杜甫诗歌,积累名句。 教学反思 《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它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传记,单元导读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传记的能力。关于传记,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83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上传的公开课课件都基本上有配套的教学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