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因 感染 :细菌感染最常见,以革兰氏阴性居多 病理产科 :羊水栓塞最常见 外科手术和创伤 恶性肿瘤 :表现为慢性型居多 其他 :溶血反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 出凝血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生理情况下,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流动,一方面必须保持流体状态下不发生凝固;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创伤,即可通过正常止血机制达到止血目的。 正常止血机制包括:血管收缩与血小板反应、凝血与抗凝系统、纤溶系统。 正常情况下,凝血和抗凝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平衡失调即导致异常的出血或血栓形成。 第一节 出凝血监测的分类 出 凝 临床监测 :为实验室监测提供线索 血 监 实验室监测: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测 出血病人的临床监测 项日 具体内容 出血情况 出血点、瘀斑、咳血、呕血、便血、血尿 出血部位 皮肤、粘膜(口腔、鼻腔)、肌肉、消化道、泌尿道、关 节 出血状况 出血的时间、频度、严重性,自发或外伤出血,拨牙后或手术后出血 出血诱因 出血与食物、接触物、药物等关系 过敏史 发生紫癜、出血的同时,是否伴荨麻疹及低血压状态等 职业史 是否从事与重金属、有毒化学物品、有毒气体接触的职业 用药史 解热镇痛药、抗癌药、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血浆代用品、止血药 家族史 家族中有无类似出血情况 既往史 尿毒症、肝病、感染、恶性病史 体检 生命体征,皮肤粘膜出血点、瘀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腹部、胸部体征等 (一)出血的原因 主要有两大类: 1、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 如术中止血不全、外伤、皮肤粘膜糜烂等。 2、出凝血机制异常引起的出血 A 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B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引起的出血不止;C 同时有多个部位出血;D 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E 伴有易引起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如严重肝病、尿毒症。 (二)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环节分析 根据不同的临床出血特点,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分析: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功能缺陷:A 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C 血小板功能缺陷 3、凝血因子缺乏 4、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三)病情动态监测 病情动态监测包括: ①出血部位的监测:皮肤、粘膜、伤口、消化道、泌尿道、鼻咽部等; ②凝血功能实验指标监测; ③生命体征的监测; ④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二、实验室监测 由于机体的止血/凝血机制十分复杂,参与止血/凝血反应的因子极多,所以反映止血/凝血功能的监测项目也很多。不同的监测项目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止血/凝血功能的变化,但与围手术期关系密切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实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 指皮肤被刺破后出血至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可粗略估计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功能。结果与操作者有关,可重复性差,与临床观察到的围手术期止血情况无相关性,目前已少用。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fragility,CFT)又称束臂试验,用肢体加压的方法使静脉充血并使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内在压力,根据新出现出血点的数量及其大小来估计毛细血管的脆性。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O~10个。当毛细血管有缺陷时可呈阳性,但它不能鉴别是毛细血管还是血小板功能缺陷。 (二)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1、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 count,BPC) 指单位容积的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正常值(100~300)×109/L。若低于正常值表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 PF4为反映血小板激活的指标,正常值:2.89~3.2μg/L。如PF4大于正常值,常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期。 (三)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1、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CT) 又称凝血时间,正常值:5min~10min。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CT延长常见于: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症;严重的凝血因子Ⅱ、V、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纤溶活动亢进;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等。C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2、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coagulation time,ACT) 又称硅藻土激活凝血时间(celite activated clotting time),正常值:90~130s。该法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果,并用以计算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用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