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docxVIP

论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论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 论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 摘 要: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格的完善和人伦的美好,所以人是我们文化的核心。我国古代艺术也是由人类自身的力量制造,文章探究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人本精神的成因,并表述了其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 关键词:人本精神;文学艺术;以人喻文 古代文学艺术来源于人类的制造,最初是用于祭祀的,这些艺术品中可以表达出先民的生活,比方,仰韶文化中陶器上绘制的图案,其中的图腾、生殖崇拜、祈祷狩猎都是当时人们生活实际的诉求;在后来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出现的猪形和狗形陶鬶,这些都是对先民畜牧生产的表现。这些先民的生活为文学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促进文学艺术形成人本精神。 一、人本精神成为古代文学艺术底蕴的缘由 〔一〕文学艺术源于先民的生产生活 现今有记录的古代最早的歌谣就是劳动RM的口号或者是对劳动者的真实写照,最短的诗歌只有8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通过理解我们可以发觉这是在写制弓打猎的过程。再比方“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也是记录劳动RM劳作场景的诗歌。这些都是经过一些早期文字记载或者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在古典诗歌的汇总中,我国目前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这里面记录了RM劳动、国家祭祀和宴饮的歌等,共305首。我们可以发觉,这些都与古代RM的生活劳作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这些内容是当时社会的再现,这就在传统的文化中无形渗透了的人本理念。同时在夏商两代出土的青铜器可以看出上面的纹饰,在渐渐改变,从饕餮图到几何纹在风格出现了巨大的转变,汉代墓葬壁画多是神话,唐代多是宴饮和躬耕,通过这种改变我们可以看出神话色彩渐渐变淡,RM的劳动生活渐渐成为了主流,人本精神渐渐成为了价值取向的核心。因此从我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而言,人本精神是其最高的艺术标准。 〔二〕人本精神是古代教化传统的核心 古代教化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误会为消灭人性,扼杀自由,但是我们深入探究古代教化会发觉,就文学艺术来讲,其更重视人文,更坚持以人文本。宏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六经〞是主要的教材,他们都与文艺有关,其中《诗》和《乐》就是文艺范畴中的,孔子注重道德人伦,在教育中加入《诗》和《乐》就是为了提高弟子的人品的修养。《礼记·经解》之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其为人也,温顺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是孔子的话,通过这句话就可以得出,孔子眼中诗歌与音乐的主要功能是教化而不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娱乐,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诗歌与音乐是培育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孔子还认为有许多优美的诗歌和音乐能展示出和谐的社会文明,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闻斯乐时想到的是崇高的政治理想,这其中展示的既有对奇妙音乐的欣赏又有思想提升。孔子在晚年用大量的时间整理诗乐,就是重视诗乐的教化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将文学视为教化世人的工具,当时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思想也是在通过文学手段实现教化功能。“文以载道〞是当时重要的思想传递手段,并且在后来成为了文学的基本准则,后来,各个时代的文人或者是政治家都会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像《过秦论》《三都赋》《马说》等都有肯定教育意义,同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种思想对古代文学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并且始终连续到现代,文学艺术的教化作用,也因此而深化,而其核心的价值观念正是人本精神。 二、古代文学中人本精神的表现 对古代文学进行系统分析会发觉,文学作品就是围绕人来展开,这突出表现了古代文学中的人本精神。 〔一〕“以人喻文〞 “以人喻文〞是古代文论家在品析古代文学作品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述在南北朝时期开始成熟,后来渐渐连续到后代,始终是很受欢迎的评述方式。比方在有名的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中,“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肤肌,宫商为声气〞,刘勰将文本比方为人,而人是一个整体,由精神、骨髓、肌肤和声音构成,缺一不行。同时生活在六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也说明,文章要“以理致为心胸,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这都是典型的以人的生命体态来比方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文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文学的“人本精神〞。自此之后,在历史的进展中,众多的文学家都在用“人〞喻“文〞,类似的论述层出不穷。像唐代的徐寅《雅道机要》、宋代吴沆《环溪诗话》、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归庄《玉山诗集序》等,都有用人体特征来表达文章写作要求的语句,并且这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始终流传至今,在今日的文学作品制造当中照旧适用。这种“以

文档评论(0)

153****5461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邢台正信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7AX89M8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