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阅读学习提升课堂: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一、考情探究
1.含义: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2.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考题引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琅邪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邪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读懂大意】
标 题:琅邪溪
第一句:春暖雪融溪水涨
第二句:游客渡溪过木桥
第三句:不知溪水源在哪
第四句:只见春花随出山
【考题立意】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象”和“作品的形”,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审题要点】
围绕溪水 几幅画面 情感
本诗除第三句不是直接描摹画面外,其它三句都描绘了优美的画面。这些画面写出了琅邪溪的幽静美好。联系注释中的写作背景,相较于钩心斗角的仕途给作者带来的厌恶之感,作者在琅邪溪忘却仕途烦恼,醉心山水,表达了一种闲适之情。
【考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感情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不能只看注释中“被贬滁州”就联想到“悲伤”、“壮志难酬”之类的,切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到,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三、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读懂大意】
第一句:独处荒馆,秋夜梦回。
第二句:寒砧唤起游子的无尽伤悲。
第三句:深夜无风,何来莲叶的声响。
第四句:原来彻骨的寒水中鸥鸟也无家可归。
【审题要点】
景物描写 营造氛围 情感
【考题解析】
“梦回荒馆月笼秋”,首句即破题,描写了梦醒的时间、地点与四周的环境,写出了诗人野宿在外的心中感受,为后来的景物描写、感情抒发作铺垫。次句“何处砧声唤客愁”中的“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此诗的诗眼。“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最后这两句在艺术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深夜中的寂静与莲叶的响动声相衬,以寒冷清寂的水面与未休息的鸥鸟的骚扰相衬,充分刻画出当时冷寂凄凉的气氛。——以未眠鸥来衬托作者的辗转反侧,长夜难明的愁苦,含蓄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愁苦思乡之情。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眠水鸥也辗转反侧,弄得枯荷沙沙作响,使人听了倍感孤独伤感。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寞、伤感。
参考答案: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物,阵阵捣衣声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鸥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作文写作备考:直面现实 理性抉择 写作指导.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从高考作文探析素材选用的 维度路径.docx
- 中考作文写作备考:“××,我想对您说说心里话” 写作指导.docx
- 中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笔下珠玑迷人眼, 文采飞扬酿佳篇.docx
-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如何使考场作文写出新意.docx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备考:中考文言文断句类试题 解题策略与模拟训练.docx
- 中考语文学习提升课堂:从语言入手 鉴赏古诗词.docx
-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说明文阅读答题 要点阐释及最新试题演练.docx
-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辛弃疾三首词 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docx
- 2022年6月浙江语文高考 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