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教案 3.3 尊敬师长 和谐校园(教案).doc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教案 3.3 尊敬师长 和谐校园(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与职业素养》教案

PAGE PAGE 2 备 课 笔 记 课题 3.3尊敬师长 和谐校园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数 2 教学目标 了解当代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会从我做起,尊重老师; 理解师生之间出现冲突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学会避免冲突,解开心结; 学会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尊敬老师,也要学会与老师交朋友。 教学重点 学会从我做起,尊重老师 教学难点 学会避免冲突,解开心结 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学生面对的除同学关系外第二重要的关系,有许多日常的交往体验,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遇到相互冲突,有部分学生还是不知如何避免和解决,所以,对学生来说,他们有想了解、学习、运用的原动力。 板 书 设 计 3. 3尊敬师长 和谐校园 一、尊重老师 从我做起 (一)新型师生关系 (二)从我尊重老师 二、师生心结 主动化解 (一)师生之间出现冲突的常见原因 (二)师生之间冲突的常见表现形式 (三)师生间避免冲突的方法 教 学 程 序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双 边 活 动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导入 环节 【心事心语】 一位苦恼的女职校生。 思考:你觉得她可能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她向你求助,你会给她什么建议? 案例法 谈话法 新课 讲授 【心理课堂】 一、尊重老师 从我做起 1.良好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相互认知,情感亲密、融洽、行为统一、 友好、默契。 2.新课程观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应当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具备怎样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是很重要的。同时学生也可以以自己的高尚德行感染和影响老师。 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只有彼此心灵的互相接纳,才能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3.尊重老师,从我做起 【课堂讨论】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独立思考:联系实际谈谈平时自己是如何尊重老师的。 尊师是道德的起点,尊师是素质的体现。人生之初,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职校到大学,都是在老师辛勤的汗水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理所当然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尊师是求知做人的起跑点,是职校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具体表现。 作为学生,要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从小事做起,从份内事做起,尊重老师,也就是自尊、自爱。作为学生,尊重老师,从我做起。 二、师生心结 主动化解 (一)师生之间出现冲突的常见原因 【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师生之间因何冲突? 小组交流、同步归纳 职校师生之间出现冲突的常见原因,一般有: 1.学生犯了错误或有了过失,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学生并未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对批评不服。 2.对老师的决定、做法有看法,或者觉得过分严厉,或者认为不够公平,特别是自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自身利益未能得到维护的情况下,对老师有意见。 3.受同学的影响,对某些老师有看法,甚至暗地形成了偏见,所以也常常流露出对个别老师的不满。 4.评价尺度的冲突。即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好坏等评价标准各异。一旦师生双方产生分歧甚至对立时,矛盾冲突就产生了。如:一些学生喜欢把头发染成红色、棕色,在他们心目中认为此举是追求时尚,而在领导和教师心目中却认为是不健康的,因而引发矛盾冲突。 5.教师观的冲突。即传统的师道尊严与学生的民主自由愿望要求的冲突。 6.师生不正常情绪引起的师生冲突。人在不良情绪和不健康的心态下往往会把平时不值得追究的问题看得过重,把平时简单平和的问题,看得极端复杂。 (二)师生间冲突的常见表现形式 1.言语上的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上的对抗。 2.行为上的冲突。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或老师多次批评不改时,教师对学生实行站立、没收物品等强制式的行为塑造而引起的反抗。 3.心理上的冲突。即教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采取的心理惩罚,如漠视、不理会、言语讽刺等。 (三)师生间避免冲突的方法 纵观师生矛盾冲突的双方,教师把握着矛盾的走向,只要教师做到未雨绸缪,领先一步,很多矛盾冲突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在这里侧重讨论学生的“主动化解”。 【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如何避免师生之间的冲突? 小组交流: 同步归纳: 学生的“主动化解” (1)冷静观察,沉着应对。 (2)转移视线,寻求第三条路。 (3)理智的退一步。 (4)果断结束,减少消耗。 要解开师生之间的心结,需要师生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彼此都要清楚,“爱”不是简单的一种心态、一种行为,不是只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爱”是相互的、彼此的,只有信息上的共识、心灵上的共鸣,“爱”才能奏效! 【课堂活动】 “心理游戏”:你说我画 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