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7第一乐章四重奏》创作始末.docxVIP

肖斯塔科维奇《7第一乐章四重奏》创作始末.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肖斯塔科维奇《7第一乐章四重奏》创作始末 一 第一次婚姻,作品测定中的亡妻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 1932年5月13日是26岁的希思塔科维奇的重要一天。这一天他 迎娶了他 的新娘—— 尼娜·瓦西里耶芙娜,开始了新的生活。尼娜陪伴肖斯塔科维奇度过了人生中的22个年头,在战争岁月、在肖斯塔科维奇两度遭受极权机器批判时(1936年,1948年),都坚定地陪伴在他身边支持着他。1954年12月,尼娜去世了。随后是雪上加霜的1955年,作曲家的母亲也离世而去。同时,年过半百的作曲家的身体也开始慢慢出现问题:1958年开始,肖斯塔科维奇发现自己的右手不太灵活,入院检查发现是偏瘫的早期症状,后来确诊为慢性脊髓炎,右手开始逐渐没有知觉。种种不顺影响着作曲家,自20世纪60年代起,“死亡”开始成为作曲家思考与创作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爱妻的去 世给肖斯 塔科维奇带来极大的冲击,葬礼上虽然他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但仍旧抑制不住巨大的悲痛。在其后的一年中,仍旧可以看到肖斯塔科维奇在与友人的通信中谈及对亡妻的思念。1955年夏天在科马洛沃别墅写给杰尼索夫的信中,肖斯塔科维奇动情地谈道:“在这里,大家都怀念尼娜,她很爱这个地方,为了让我们住得舒服 , 她花费了 不少力气 。而在这个 夏天 , 却徒劳无 益 , 令人难过……”这种沮丧一直持续到1956年 , 肖斯塔科 维奇缔结 了第二次婚 姻 , 娶玛格丽 特·安德 列耶夫娜·凯诺娃为妻。不过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3年后即告破裂。直到1962年,他第三次结婚,与29岁的伊莲娜·安东诺夫娜·苏平斯卡娅结 婚。伊莲 娜陪伴作 曲家走完了 他人生的 最后十年 , 在他最艰难 的岁月里 照顾他的 生活 ,并在他去 世后尽心 竭力地保 管着他的遗著。 1960年春天,带着对亡妻的思念和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担忧,作曲家开始动手创作他的《第七弦乐四重奏》(op.108)。作品在同年夏天完成,由贝多芬四重奏乐团首演于列宁格勒。作品题献给了挚爱的妻子—尼娜。 二 降b生肖斯塔科维奇的cz3号作品 或许是因为第七弦乐四重奏的初期构思在于悼亡,从这部作品开始,肖斯塔科维奇偏离了一直以来弦乐四重奏创作的调性设置,升f小调第七弦乐四重奏(op.108)是作曲家第一次选择小调性作为四重奏作品的主导调性。自第1四重奏开始,肖斯塔科维奇的四重奏写作基本沿着“三度循环”的调性布局进行(见图1)。而自第七弦乐四重奏开始,这种布局被打破。自第八弦乐四重奏开始,改为两首一组平行大小调关系的调性使用。从这一角度看,第七弦乐四重奏是一个明显的分界,预示一种音乐风格的转换。 三 用认同动机塑造主部主题 从第六弦乐四重奏开始,肖斯塔科维奇开始了自己四重奏写作的新的时期。音乐风格更加接近室内乐“交谈”式的本质。而在第七弦乐四重奏中,这种特质展现得更为明显。作为作曲家所有四重奏作品中篇幅最短小的一首。全曲采用与第五弦乐四重奏相同的三乐章连续演奏的结构布局。音乐语言更加凝练、集中。曲中已经没有之前几部作品中那种宏大的交响曲风格的陈述段落,而以一种明晰的织体形式呈现,整个音乐的织体趋向简洁,很少有大段落复杂的声部对置,更多的是一件乐器在三乐器背景之上的主题衍展或是两声部间的细致“对谈”。这种改变都预示着作曲家晚期“内省性”风格的逐渐形成。 作品的第 一乐章结 构形式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音乐发展过程中节奏模式的应用十分明显,主要以第一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话为主。整个主部主题以作曲家最擅长应用的抑抑扬格节奏动机交织组成。小提琴声部短促紧张的三音动机的下行与其他三声部持续静止的“马达”式同音反复动机相交叠,构成了主部主题的基本素材。同时也展示了这一主题与之前第六弦乐四重奏之间的紧密关联。 这种关联还体现在签名动机更为明确的呈现。第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展示了作曲家DSCH签名动机的形成过程。在第一小提琴声部陈述主部主题的伊始,签名动机的四个特征音已经包含在主题陈述之中,以更为密集的方式进行展示签名动机的子集S-D-C,形成一种音调上的暗示。(见谱1) 主部主题由三种不同运动方向的进行组合而成。第一小提琴与下方二声部构成进行方向上的对立,速度上形成对比,在不断插入的同音反复动机影响下,第一小提琴声部在速度与进行方向方面都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以一种变形的签名动机的方式呈现出来。(见谱2) 副部主题继续明确这种变化,大提琴引领着主题的发展,与第一小提琴进行对话。两个内声部则以持续的同音反复营造音响背景。在主题陈述完毕后,经过一个短小的9小节连接句,主部主题进行再现。不过因为再现时改换了演奏法与节奏型,由原来的连奏改为拨奏,同时将动力性的抑抑扬格节奏变为均匀的三拍子,从而造成展开的感觉。这种做法类似于古奏鸣曲式的结构形式,造成了整体结构的收缩,最后在持续的慢速马达动机中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