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北山中带早白垩世的中带带带
北冰山位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交汇处。西与天目相连,东与阿拉森相连。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中亚造山带南缘, 是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陆缘结合部
1 红柳河–牛区域–洗肠井蛇绿岩带
北山中带南北两侧地区发育了两套具有明显差别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南侧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为界, 其以南地区 (马鬃山微大陆) 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前长城系敦煌群花岗–变质岩、长城系陆源碎屑岩和变质火山岩夹碳酸盐岩、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硅镁质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构成, 并沿东西向线状分布着一系列的古冰成岩, 应属于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
北山中带南侧的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侵位于奥陶系地层中, 不具有板块缝合线的特征, 并且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相关地质体的年代学资料主要集中在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弧后盆地演化过程 (图1 (b) ) 。红柳河段堆晶辉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516.2±7.1 Ma (n=9, MSWD=0.63)
本次研究选择公婆泉岛弧带西部的公婆泉花岗岩岩体, 通过锆石LA-ICP-MS定年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 对该岩体的形成年代、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进行探讨, 为公婆泉岛弧的演化过程提供时间限定, 同时为北山地区的构造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2 岩石矿物组成
公婆泉花岗岩体位于明水–小黄山蛇绿岩带以南, 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带以北, 是两条蛇绿岩带之间众多花岗岩体之一 (图1) 。根据我们已获得的地球化学资料 (未发表) 和野外观察发现, 公婆泉花岗岩体与相邻较大规模的花岗岩体成分有所区别, 马鬃山镇东南的“弧形”花岗岩体 (图1 (b) ) 主要形成于俯冲带环境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类, 而马鬃山镇以北的花岗岩体主要为钾长花岗岩。公婆泉花岗岩体位于马鬃山镇附近, 由于第四系沉积物的覆盖, 岩体被分隔为诸多小的块体, 岩体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相变。公婆泉花岗岩体侵入于中、上志留系公婆泉群, 该套地层在北山中带分布较广, 主要是一套细碧玢岩、火山岩和砂页岩建造, 其中火山岩主要为中性, 其次是酸性, 基性火山岩少见。另外, 花岗岩体内部也出现公婆泉群地层的顶垂体。本次研究选择马鬃山镇以南的岩体进行详细采样, 该岩体位于诸多小岩体的中部, 能够代表整个岩体的特征。样品呈致密块状, 变形不明显, 部分样品 (AB10-84) 中含有暗色包体。
将样品切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 根据样品矿物组成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 (BS07-136BS07-138, AB09-112和AB10-84) 的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和黑云母, 几乎不见有副矿物。第2组 (AB10-83, AB10-85, AB10-86和BS07-140) 主要是由碱性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组成, 并且含有石榴子石、电气石、独居石等矿物。具体特征如下 (见图2) 。
第1组花岗岩:碱性长石 (35%) 主要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 晶形为半自形到它形, 条纹长石具条纹状构造, 微斜长石有特征的格子双晶, 条纹长石含量大于微斜长石;石英 (25%) 晶形较为破碎, 呈它形粒状, 边缘呈锯齿状, 并有波状消光现象;斜长石 (25%) 大部分发生绢云母化蚀变;黑云母 (10%呈片状, 分布较为集中;白云母 (5%) 大部分呈脉状交代黑云母, 或者分布在斜长石颗粒之间, 应为次生矿物。该组花岗岩应为二长花岗岩。
第2组花岗岩:碱性长石 (35%) 主要为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 晶形为半自形到它形, 条纹长石具条纹状构造, 微斜长石有特征的格子双晶, 条纹长石含量大于微斜长石;石英 (30%) 呈它形粒状, 边缘呈锯齿状, 发育波状消光;斜长石 (20%) 部分发生绢云母化蚀变;白云母 (7%) , 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种呈片状分布, 自形至半自形, 端面清晰不与其他造岩矿物呈交代反应边关系, 还有一种分布于碱性长石颗粒边部或颗粒内部;黑云母 (3%) 晶体较大, 分布有独居石;石榴子石 (3%) 部分晶形较为破碎, 裂隙充填有石英脉, 并且边缘发生绢云母化及帘石化;电气石 (2%) 晶形为半自形至它形, 部分电气石晶体破碎。这组矿物组合是典型的淡色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3 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3.1 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测试方法
公婆泉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由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完成, 采用熔片法对样品的主量元素进行测试, 使用扫描型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 仪器型号为ARL ADVANT XP+, 误差5%。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采用ICP-MS方法分析, 测试之前将样品进行高压罐溶样, 测试仪器型号为F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