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诗经》写本初探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集,编纂于春秋。例如,公元前544年,吴国齐的儿子在鲁国看音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了这一事件,包括周南、昭南、魁、义、志和。雅、优雅和赞美。15个民族的顺序不同于我们现在看到的诗歌,但风格名称没有区别。孔子也常提到“诗三百”, 如《论语·子路》篇说:“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为政》篇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秦始皇焚书坑儒, 先秦典籍损失惨重, “及秦皇驭宇, 吞灭诸侯, 先王坟籍, 扫地皆尽”
秦亡汉兴, 惠帝时废除挟书之律, 先秦典籍渐渐流行。由于流传地域与传授者的不同, 西汉初期, 流传的《诗》主要有三家:《齐诗》、《鲁诗》、《韩诗》, 因其文本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的, 所以称为今文三家, 简称三家诗。《齐诗》因流传于齐国而得名, 最早的传授者是齐人辕固;《鲁诗》因流传于鲁国而得名, 最早的传授者是鲁人申培;《韩诗》是燕人韩婴所传, 因传授者而得名。到西汉中期, 又有河间献王博士毛公作传的用先秦古文书写的《诗》, 世称《毛诗》。1977年, 在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批《诗经》竹简
到东汉末, 大儒郑玄为毛亨《毛诗故训传》作笺, 他在《六艺论》中对自己所作之笺有一个解释:“注诗宗毛为主, 其义若隐略, 则更表明。如有不同, 即下己意, 使可识别也。”
由于郑玄所笺《毛诗》是古文经, 所以古文《毛诗》遂大行于世, 三家诗渐趋没落。
《隋书·经籍志》云:“《齐诗》, 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 无传之者。唯《毛诗郑笺》, 至今独立。”
敦煌《诗经》写卷, 共有50号, 包括斯坦因编号17号、伯希和编号13号、俄敦编号14号、北敦编号2号、日本藏4号。为便于大家查检, 今不厌其繁, 列卷号于下:
英藏17号:S.10、S.134、S.329V、S.498、S.541、S.789、S.1442、S.1533V、S.1722B、S.2049、S.2729B、S.3330、S.3951、S.5705、S.6196、S.6346、S.11309。
法藏13号:P.2506、P.2514、P.2529、P.2538、P.2570、P.2660、P.2669、P.2978、P.3383、P.3737、P.4072D、P.4634B、P.4994。
俄藏14号:Дx.01068、Дx.01366、Дx.01640、Дx.05588、Дx.07475V、Дx.08248、Дx.09328、Дx.11933B、Дx.11937、Дx.12602、Дx.12697、Дx.12750、Дx.12759、Дx.15312。
国图藏2号:BD14636、BD12252。
日本藏4号:天理图书馆藏1号;杏雨书屋藏3号, 羽015ノ一、羽015ノ二、羽015ノ三。
《诗经》305篇, 涉及者已有231首诗, 其中完整的篇目达201首, 已占全书的大半。我们知道, 在敦煌遗书发现以前, 大家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毛诗》版本是宋刻本, 隋唐时期甚至隋唐以前的大量《毛诗》写本只是传统目录书上的记载, 根本无缘得见。而敦煌《诗经》写本, 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宗的中古时期的手写本, 为研究中古《诗经》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证材料。
一、 《韩诗》本简称《毛诗》
《隋书·儒林传序》云:“南北所治, 章句好尚, 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 《尚书》则孔安国, 《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慎, 《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 《礼》则同遵于郑氏。”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齐诗》久亡, 《鲁诗》不过江东, 《韩诗》虽在, 人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 今所遵用。”
唐孔颖达承诏撰《五经正义》, 其中《毛诗正义》即是以毛亨、郑玄之《毛诗传笺》为本。
我们看看隋唐三部正史的相关著录即可明了当时《毛诗》所处的地位。
在《隋书·经籍志》中, 著录《诗》39部, 没有《齐诗》, 也没有《鲁诗》, 《韩诗》只有3种, 其馀36种皆为《毛诗》。《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诗》30部, 存《韩诗》3种, 其馀27种皆为《毛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诗》31部, 4种《韩诗》, 其馀27种为《毛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著录的三种《韩诗》是:韩婴《韩诗》二十卷, 韩婴《韩诗外传》十卷, 侯苞《韩诗翼要》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的4种《韩诗》, 除以上三种外, 增补一种卜商《集序》二卷
潘重规先生谓可据敦煌《诗经》写卷, 以觇六朝唐代诗学之风气:“今英法所藏敦煌诗经卷子, 无不非《毛诗诂训传》。即仅录白文诸卷, 如斯七八九、三三三○、六三四六, 皆标题为郑氏笺, 是敦煌所存六朝唐人卷子, 皆毛传郑笺本也。观学者诵習之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