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晋时期官员的待遇与赐药
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关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救助,但金朝永嘉时期。
一、 调整官员薪酬
历朝历代制定官俸的标准是“足以代耕”,
两晋时期, 由于受战乱、灾荒、疾疫、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 部分官员有时可能出现俸禄减少或无常俸的现象, 遂陷入无以养家的窘境。如永嘉之乱时期, 战乱频繁, 农民失去土地, 大量流亡, 国家财政更加困难, 官员俸禄不足, 愍帝在长安继位后, “自长安以西, 不复奉朝廷。百官饥乏, 采稆自存”。
但是, 在政局相对稳定的时候, 统治者还是通过增加官员俸禄, 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等措施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西晋泰始三年 (267) 九月, 晋武帝颁发“甲申诏”来调整官员俸禄, 其文曰:
古者以德诏爵, 以庸制禄, 虽下士犹食上农, 外足以奉公忘私, 内足以养亲施惠。今在位者禄不代耕, 非所以崇化之本也。其议增吏俸。
从甲申诏可知, 武帝泰始初, 财政紧张, 官吏俸禄不足, 官员普遍贫困, “禄不代耕”, 于是, 武帝下令群臣讨论增加官吏俸禄的标准。
东晋时, 桓温第三次北伐, 大败于枋头, 东晋财政面临窘境, 官员俸禄稀少。桓温立简文帝后, 政局渐趋稳定。到了咸安二年 (372) , 东晋政府财政有所好转, 于是简文帝根据实际情况于当年三月下发“乙卯诏”, 对官员进行了“筹量增俸”。其文曰:
往事故之后, 百度未充, 群僚常俸, 并皆寡约, 盖随时之义也。然退食在朝, 而禄不代耕, 非经通之制。今资储渐丰, 可筹量增俸。
一些地方官员也向朝廷提出增加官员收入的具体办法。东晋时, 应詹迁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对各级官吏的课佃及其来源向皇帝进行了上表:“都督可课佃二十顷, 州十顷, 郡五顷, 县三顷。皆取文武吏医卜, 不得挠乱百姓。”
两晋时期, 帝王会在不同场合不定期的对官员进行赏赐, 以增加官员的收入。
武帝泰始七年 (271) , 皇太子行冠礼, “赐王公以下帛各有差”。
另外, 政府对政绩突出的官吏进行表彰, 赐予谷帛和增加封邑。泰始初, 王宏为汲郡太守, 在郡“抚百姓如家, 耕桑树艺, 屋宇阡陌, 莫不躬自教示, 曲尽事宜, 在郡有殊绩”。
二、 优恤贫困官吏
官员的退休, 在史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致仕。中国古代官吏致仕的由来、条件以及待遇问题, 有学者专门进行过讨论。
两晋时, 统治者会根据品级和地位的差异给予致仕官员相应的特权和赏赐。王祥致仕时, 武帝下诏:“赐几杖, 不朝, 大事皆谘访之。赐安车驷马, 第一区, 钱百万, 绢五百匹, 床帐簟褥, 以舍人六人为睢陵公舍人, 置官骑二十人。以公子骑都尉肇为给事中, 使常优游定省。又以太保高洁清素, 家无宅宇, 其权留本府, 须所赐第成乃出。”
这一时期, 帝王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的方式来优恤患病官吏。王览以疾乞骸骨, 武帝“遣殿中医疗疾给药”。
两晋时期, 朝廷主要通过赏赐钱、米肉、绢、帛、布、车马等物品来救恤贫困官吏。如山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 加赐床帐茵褥”。
另外, 这一时期, 由于战乱频仍, 一些家境贫困的官员因俸禄少而屡求外任, 而且, 政府也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阮裕任临海、东阳两郡太守, 有人问他为何宰二郡, 阮裕答曰:“吾少无宦情, 兼拙于人间, 既不能躬耕自活, 必有所资, 故曲躬二郡。岂以骋能, 私计故耳”。
三、 助葬官员和官员家属
两晋时期, 官员去逝后, 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 赐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 同时会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这一时期, 朝廷高官死后, 朝廷会赐予一些财物、明器或葬地等。王沈泰始二年 (266) 薨, “赐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三十万、布百匹、葬田一顷”。
除了对重臣的丧事特加优恤外, 朝廷也会对一些贫寒官吏进行助葬。如李重家贫, “宅宇狭小, 无殡敛之地, 诏于典客署营丧”。
官员死后, 其家属贫困无以自存者, 本着优待功臣家属的原则, 朝廷会赐予一些财物或为之立第舍等。如王祥死后, 到咸宁初年, 其家已经很贫困了, 武帝下特诏, “赐绢三百匹”。
综上所述, 两晋时期, 由于受战乱、灾荒、疾疫、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 官员俸禄具有不稳定性, 统治者通过调整官员俸禄, 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 表彰政绩突出的官吏等措施来增加官员收入。这一时期, 帝王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给予相应的特权和赏赐;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来优恤患病官吏;赏赐钱物来救恤贫穷官吏, 同时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官员去逝后, 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 赐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 同时会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