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栎长颈卷叶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近年来,辽宁省丹东地区的橡胶蚕业也发生了重大事件。成虫喜食幼龄柞树和嫁接枝条上的嫩叶,被取食后的柞叶变得孔洞斑斑,甚至仅剩网状叶脉。成虫产卵时,大片柞叶被团卷成卵苞后切断,只剩叶柄基部的一小块。李娟曾对栎长颈卷叶象的主要习性进行过简要报道,王柏泉也曾报道了该虫对栗树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栎长颈卷叶象,有效控制其对柞树的危害,笔者于2008—2010年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寄主、防治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阴山县主要成虫的形态
成虫 体长8.8~13.1 mm,宽3.2~3.6 mm。体红褐色,呈金属光泽,光滑无毛。头及胸部深红褐色。雌虫较雄虫略小。触角共12节。触角柄节长杆形,索节1球杆状,色泽最深,3~8节倒圆锥形,棒细长。雄虫头部强烈伸长,基部形成圆柱形的细颈,中纹细,两侧有横纹,圆柱形的颈区呈环形细横缢。喙长大于宽,中间缢缩,端部放宽,基部两侧各有1条深的侧沟,侧沟延长至额两侧并形成纵皱纹,上颚钳状,触角末节端部形成尖突。雌虫头较宽,颈短,喙和触角也较雄虫短。触角着生于喙中间,触角棒末节端部不形成尖突。前胸几乎呈三角形,基部宽,后缘有细隆线,近基部有宽的横带状隆起,其上有深的横缢;端部缩得很窄,中间形成深的圆形缺刻,近端部有横缢,横缢之后有隆突,近基部有环形细皱纹。前足基节很长,腿节棒状。雄虫胫节细长,内缘有1列小齿,端部外角有钩;雌虫胫节短而扁(图1a)。
卵 卵圆形,长约1.5 mm,宽约1.0 mm。黄色透明,孵化前卵壳变为红褐色,不透明(图1b)。
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长约2 mm,淡杏黄色,头部浅红褐色,皮肤光滑无毛,半透明。老熟幼虫杏黄色,头壳棕褐色,体长8~10 mm。呈C形(图1c)。
蛹 蛹为裸蛹,长约7 mm。初为黄色,以后色渐深。体生褐色刚毛。复眼最先着色,为淡褐色(图1d)。
2 分布和主要部分
2.1 辽宁辽宁
国内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海南、湖北、香港。在辽宁省主要分布于沈阳、大连、抚顺、本溪、丹东、锦州、铁岭、朝阳等地。国外分布于朝鲜、前苏联、日本。
2.2 lioatuhennus、尖聚合物acutissima、日本
在丹东实地调查,栎长颈卷叶象的寄主植物有蒙古柞Quercus mongolica、辽东柞Q.liaotungensis、尖柞Q.acutissima、槲柞Q.dentata、槲栎Q.aliena、柞槲栎Quercus mongolica-dentata、红槲栎Q.rubra、榛Corylus heterophylla、栗Castanea mollissima等。
3 生物学特征
3.1 成虫与成虫交配
栎长颈卷叶象在丹东1 a发生2 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表土中越冬。翌年5月初当柞树发芽放叶后,越冬成虫出蜇取食叶肉,补充营养后交尾产卵。一个叶苞内多数产卵1粒,偶见2粒。卵期10~15 d。1只幼虫一生只危害1片柞叶,直到化蛹。幼虫危害历期11~16 d,蛹期3~5 d,羽化后钻出枯叶。越冬代成虫始见日为5月初,终见日为7月初。第1代成虫出现于6月下旬,经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成虫一生多次交配。第1代成虫终见日通常为8月下旬。第2代成虫始见于8月中旬,经补充营养后,于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早霜来临前下树越冬(图2)。
3.2 生命的习性
3.2.1 代虫的出现,主
成虫发生期与柞树生长期具有一致性,春、夏柞树展叶后分别是越冬代成虫和第1代成虫取食危害的高峰期,成虫补充营养结束时叶已生长到接近最大面积,正适合卷叶。成虫喜食嫩叶,更喜欢用较大嫩叶产卵卷苞。第1代成虫羽化正好处于柞树夏芽开叶期。第2代成虫的发生基本与柞树秋芽开叶时间吻合。晚秋孵化的第2代成虫不善于飞翔,喜欢聚集在同一株树上,甚至是同一叶片上取食。
3.2.2 刺槐卵的发育
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在同一叶苞中完成。成虫将叶片沿主脉基本对折后钻入其中,产卵于叶上表面离叶尖不足1 cm处。卵产出后即被卷叶苞裹,雌虫切断叶柄,叶苞落地。卵在叶苞中孵化,完成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先取食叶苞最内层,随虫体及食量增大不断向外扩展。幼虫排出的黑色丝状虫粪,成团堆积在叶苞内。成虫羽化后钻出卷叶苞。
3.2.3 嫁接枝条和幼龄生长
成虫喜欢取食树势旺盛、树龄偏小的大片嫩叶,以生长健壮的实生幼龄柞树和嫁接枝条受害最重。因为与同期大树相比,它们展叶晚,叶片偏嫩,含水量高,粗蛋白质、淀粉含量丰富,更适合成虫取食和产卵的需要。
3.2.4 施暴和缺失引起的损害
越冬刚出蜇的成虫和第1代刚羽化的成虫警觉性都很高,只要稍受惊动,成虫即刻飞走。但处于交配期的成虫不善于飞翔,遇到刺激后会迅速从树上掉落,表现出假死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