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辉与晚清维新运动时期的汉宋之争.docxVIP

叶德辉与晚清维新运动时期的汉宋之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德辉与晚清维新运动时期的汉宋之争 清末,在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作为一个传统学术主流,内容分析日益严重,对汉代宋学和当前古文经典的争议变得越来越激烈。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经学立场与派别纷争达到鼎沸。在湖南学界, 与王闿运、王先谦并称“二王一叶”的叶德辉也参与其中。叶德辉 (1864—1927) , 祖籍江苏吴县洞庭西山, 生殁于湖南长沙, 清末民初以版本目录学、藏书刻书学闻名于世。其实, 他的深层关怀在于经学, 是一位学有专攻的经学家, 长于文字学、考据学。他的经学思想内涵丰富, 观点与见解可谓典型, 足资重视。在此, 笔者拟就其经学立场作一探析。 一、 “尚构造”的学术立场与态度 嘉庆、道光年间, 江藩、方东树等人先后著书立说, 分别标榜汉学、宋学旗帜, 从而引发了汉宋学大争论。流风所及, 清末犹然。对此, 叶德辉于双方皆有批评。他批评江藩立言偏激, 门户之见太深, 过度扬汉抑宋, 结果引起方东树等治宋学学者的不满, 开启了汉宋学之争的祸端。同时, 也对治宋学学者过分批判甚至鄙弃汉学的现象深致不满。他怒斥宋学学者将汉学视为“左道异端”“洪水猛兽”的做法是“无知”“谬论”, 认为儒家六经皆汉儒所传, 有师承可查, 而且生活时代距先秦不远, 对经典中名物制度的注释是可信的, 后人不应妄加否定。综上可见, 叶德辉不赞成强分汉宋门户的做法。 汉宋学之争发生后, 学术界也曾有试图弥合纷争, 主张汉宋调和即汉宋兼采者, 学者陈澧(1)是此主张的著名代表。而叶德辉, 对这种汉宋调和论并不赞成, “兰甫人品亦笃实可风, 而其讲学调和汉宋, 在门户纷争之后, 所谓舍田芸田, 不可法也”。在他看来, 汉代学者精于考据之学, 宋代学者长于义理之学, 在此基础上, 后世学者应该追求自身学问之通达, 不应该将古人不同的学问勉强生硬地拼接组装在一起, 来作为自己的学问。他曾一再表示, 虽然很敬佩陈澧的道德人品和学术成就, 但终究士各有志、学各有宗, 学问之道可通而不可同, 不能强求一致。 既反对汉宋门户相争, 又不赞成汉宋兼采之说, 他对于汉宋学的立场和态度究竟如何? 叶德辉曾明确概括过自己的学术立场, 不立门户, 汉宋并忘。他曾告诫自己的学生, “至若学问一途, 不必有门户, 不得无主宰。尝告人曰, 胸中当分间格, 某书庋某格, 毫不可乱, 迨取用时, 择其善者用之, 是为读书良法。区唐界宋不可, 舍己芸人尤不可也”。与友人皮锡瑞(1)论学时, 更明确说道, “公之学问兼通汉、宋, 鄙人之学问则并汉、宋而亦忘之”。 虽然标榜自己不立门户、汉宋并忘, 却仍使人不明底细, 觉得笼统, 既然说“不必有门户”但“不得无主宰”, 那么他的“主宰”如何?具体的学术主张到底怎样? “鄙人有言, 许郑之长, 在通贯经义;程朱之长, 在敦行践履。苟曲墨守之见, 与言心言性之辞, 皆汉宋学之分歧, 吾辈所当力戒。又平生志趣所向往, 在东汉北宋诸贤之间。”可见, 他的学术志趣, 在东汉北宋诸贤之间。于东汉之学, 主张学取许慎、郑玄通贯经义的长处, 而戒除苟曲墨守的弊病;于宋学, 又主张学取程颐、朱熹敦行践履的长处, 而戒除空言心性的弊病。除此之外, 有没有言之更确切者呢?“吾生平颇尚汉学而独崇朱子”寥寥数字, 于汉宋学, 他的主张再清楚不过了。 “尚汉学”可以理解, 是因为他重考据重实证, 信仰无征不信, 可是对于宋代众多学者, 为什么“独崇朱子”?在叶德辉看来, 谈性命、言性理的学风在宋代盛行, 与佛教的界限区别仅仅在毫厘之间, 极容易导人于空疏, 而朱子治学重视实践, 教人踏实读书, 与众学者迥异。这令他钦佩不已, 于是乎“于宋学之书独重朱子”“最服膺朱子之学”。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他对朱子并非盲目崇拜、全然信从, 如对朱子怀疑经传并进行辨伪的言论就不苟同, 直言自己“于小学一类颇有体验, 其他读书之法, 亦一一守其大纲, 惟疑经非传之言, 不敢引申而推衍”。 治学不人云亦云, 不盲从先贤, 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便是叶德辉。于汉宋学如此, 于今古文经学亦相类似。 二、 反对汉代之伪经 经学史上, 今古文经学之争由来已久, 上迄两汉, 下至清末, 从未得到根本解决。晚清时期, 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大力宣扬今文经学说, 特别是其中的公羊学说, 用以因应时势, 宣传变法改制, 拯救危亡。结果, 在学术上激起了治古文经学者的辩难, 今古文经学之争又趋炽烈。对此, 叶德辉直接表明自我立场的言语并不多见, 不过, 从对康、梁等人今文经学说的批判中仍容易推断。 今古文经学的争论点, 主要是对孔子和经学典籍的看法不同。维新运动时期, 康、梁等人尊孔子为“素王”“教主”, 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 新莽(2)以后的古文经书多为伪书, 且崇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