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与研究.docxVIP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与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与研究 ? ? 马福华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 言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名汉学家柳无忌曾指出:“在汗牛充栋的中国小说中,有四部,如果说算最了不起的,也是意义最为重大的,它们是《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和《儒林外史》。”[1](P237)与其他古典名著相比,《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传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近年来更是成为英语世界译介与研究的热点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关于《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有关研究仅散见于一些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海外传播的著作中,如王丽娜(1988)、宋柏年(1994)、黄鸣奋(1997)、王平(2006)、邹颖(2016)等,并未完整反映《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全貌。事实上,《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至少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作品的翻译,这是《儒林外史》进入英语世界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和传播形式;第二,文学史著作对于《儒林外史》的介绍,通过文学史著述对《儒林外史》写作背景、故事情节和艺术特点的简要介绍,使英语读者对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第三,《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研究,这是《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传播的纵深发展。作品传播的主体主要是熟谙中国文化的汉学家,他们运用独特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对《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讽刺艺术、叙事结构、思想价值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阐释,有助于英语世界读者领略到《儒林外史》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深化了《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鉴于此,本文从作品翻译、文学史著述介绍和文本研究三个方面对《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和传播做一历时性梳理,以期为中国文学典籍“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二、《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 《儒林外史》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走过了大半个世纪,有节译本和全译本两种译介形式,译介主体主要是中国本土学者和华裔学者,也包括一些英语世界的本土译者,如戴乃迭、柯伟妮等。 1939年葛传椝所翻译的《儒林外史》第一回片段是目前所知《儒林外史》最早的英译本,原载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的《英文杂志》,后收入潘正英所编的《中国十大名著选译》一书。1940年,《天下月刊》第十一期刊登了《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的英译文,名为《四位奇人》,译者为徐真平(Hsü chen-pin)。在译文前言中,译者分析了《儒林外史》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以及四位奇人的性格,认为这四位奇人皆“出身贫寒,但心灵丰富;权力卑微但富于同情,因此接近率真的本性”[2]。194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际真翻译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的片段,取名为《两学士中举》(Two Scholars Who Passed the Examinations),收入纽约科沃德-麦卡恩公司出版的高乔治编选的《中国智慧与幽默》(Chinese Wit and Humor)一书,该书后来又由纽约斯特林公司于1974年再版。译者在翻译时为迎合英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需求,对原文的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打破了原著的章回结构,并增加了详细的注释,这种翻译策略降低了西方读者的理解难度,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1954年,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了《儒林外史》的前七回,刊载于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杂志,取名为《吴敬梓——儒林外史》,后被收入他们翻译的《儒林外史》全译本中。1957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此乃目前唯一的《儒林外史》英文全译本。书中包括吴组缃所作的序言和多幅由程士发为译本画的插图,附录为“《儒林外史》中提到的科举制度和官职名称”,该部分实际上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论文《〈儒林外史〉中提到的科举活动和官职名称》的部分节译。作为学贯中西的翻译大家,杨氏夫妇在翻译《儒林外史》时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归化和异化并举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汉语俗语、俚语时,他们普遍采用直译法,如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翻译成like a toad trying to swallow a swan,“撒泡尿自己照照”翻译成piss on the ground and look at your face in the puddle。而在翻译一些文化负载词时,他们往往采用意译的方法。如将“布衣”翻译成ordinary citizen,“子建之才,潘安之貌”则译为both talented and handsome,“狐假虎威”被翻成a donkey in a lion’s hide,而“有眼不识泰山”则被意译为fail to see Mount Tai。这种中西兼顾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