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促熟对不同海区菲律宾蛤仔的影响
等地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支柱。我国北方菲律宾蛤仔苗种来源主要靠天然苗种和从南方购进,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在南方,主要依靠室外土池育苗,产量不稳定。因此,研究人工促熟条件下不同海区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组织学等繁殖生物学特性,对解决苗种短缺问题的根本途径——室内全人工育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菲律宾蛤仔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仅局限于自然条件下繁殖期、发育周期以及生活史的研究,对人工控温促熟条件下的性腺发育情况尚无报道。通过组织学方法描述相同人工控温条件下不同海区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情况,为提前进行人工促熟,有效预报和控制菲律宾蛤仔产卵提供依据,此外可根据南、北方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特征合理安排生产周期,保证全年有尽可能多的月份可以从事育苗生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苗种产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平均壳长和壳长
实验所用菲律宾蛤仔均为2龄个体,从福建莆田取回样本共1 118个,每500 g为65个,平均壳长x壳高为(3.06±0.19) cm x(2.19±0.12)cm,取样时海区自然水温10℃;由大连渤海湾取回样本共1 986个,每500 g为82个,平均壳长x壳高为(2.84±0.23) cm x(2.07±0.11) cm,取样时海区自然水温1℃;从福建莆田运到大连养殖一年现已2龄的样本共1 674个,作为组织学观察对照,每500克为45个,平均壳长x壳高为(3.62±0.21) cm x(2.43±0.24) cm,取样时海区自然水温1℃。亲贝取回后在大连瓦房店前哨育苗场暂养,培育用水为沙滤自然海水,促熟密度为每立方米155个。
1.2 日投喂4.5%自由水藻
人工促熟方法2004年3月6日-4月20日,对福建、大连的菲律宾蛤仔在相同条件下从2℃起日升温1℃进行人工控温促熟,升温至7℃、10℃、15℃、18℃时分别保持水温3~4 d,直到21℃恒温待产。日全量换水1次,测水温3次,日投喂4~6次[新月菱形藻(10~40) x 104mL-1、蛋黄2~8 g·m-3、螺旋藻粉1~3 g·m-3]。
组织切片方法从2004年3月6日促熟开始至3月29日每隔5天取样1次,3月29日-4月20日每隔3天取样1次,每次取雌雄个体各5个,肉眼观察其外部特征,然后解剖取其性腺,Bouin氏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5μm,H.E染色,Olympus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照相。
有效积温计算方法有效积温公式K=H(T-t),其中,K:有效积温,H:促熟水温超过生物学零度直至产卵的时间,T:平均水温,,:生物学零度。
2 结果
2.1 精母细胞的发育
菲律宾蛤仔为雌雄异体,生殖腺属滤泡型,滤泡呈囊状,由结缔组织和生殖上皮组成。生殖细胞由滤泡生殖上皮的原始生殖细胞产生。
菲律宾蛤仔雌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菲律宾蛤仔卵巢中的雌性生殖细胞分别为卵原细胞,卵黄形成前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卵黄形成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卵原细胞分布于滤泡壁基底,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长轴与滤泡壁平行。胞质染色较浅,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膜清晰,核内有1~2个大而深染的核仁,常分布于核中央。在性腺发育的早期,卵原细胞的数目较多。卵原细胞直径7μmx9μm。卵黄形成前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的胞体形状不规则,已明显突入滤泡腔,但一端仍附于滤泡壁上。生发泡透亮且大,呈椭圆形,核仁一个,体积较大,染色很深,一般位于生发泡的一侧。细胞质嗜碱性。细胞直径25~30μm。卵黄形成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随着卵黄物质的增多体积逐渐增大,并由不规则形逐渐变为椭圆形,直径30~40μm,至此阶段后期,初级卵母细胞已完全突入腔内,胞体呈长梨形或圆形,卵径40~50μm。细胞核大而不着色,核仁一个且较大,染色深。细胞质嗜酸性。
菲律宾蛤仔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菲律宾蛤仔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最终变态发育为精子。精原细胞贴在滤泡壁上,为椭圆形或扁平多边形,细胞大小9~10μm,胞质染色很淡,核较大(6~7μm),近圆形,核仁一个,该期细胞在滤泡壁上全年可见。初级精母细胞由精原细胞转化而来,已完全脱离基膜。胞体为圆形或椭圆形,体积比精原细胞稍小,细胞直径为6.5~8μm,胞质少,着色略深。细胞核直径3~4μm,核仁消失。次级精母细胞明显小于初级精母细胞,细胞直径4μm左右,胞质很少,染色浅,核质染色加深。精细胞为一深染的圆形细胞,胞体直径3μm,光镜下不能清楚的分辨出胞质,核质浓缩,染色加深。精子头部呈钝圆形,染色很深,位于滤泡腔中。
2.2 福建菲律宾肝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
参考郑家声等对泥蚶性腺发育分期的宏观观察及组织学研究,将菲律宾蛤仔性腺发育分为5个时期。
菲律宾蛤仔卵巢发育组织学分期大连菲律宾蛤仔卵巢发育分为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