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朱熹在福建的闽学思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朱熹在福建的闽学思想 历史上,以南宋朱子为首的福建朱子学学派被称为福建学派。朱熹之后,它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宗思想,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近代又传入西方,成为世界性的学说。学者们颇为忽视的问题是:当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思想超出福建范围具有全国以至世界意义后,它的故乡福建还有否闽学?如果有,朱熹之后的闽学是怎样发展的?它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旨在起例,以引起学者们对闽学的注意。 一、 闽学闽中 闽学产生于南宋时的福建,是地域性的学派。张岱年先生说:“朱熹的学说称为闽学,这是因为朱熹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福建一带进行的。闽学和北方的濂、洛、关之学并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朱熹在世时,经常与江西陆九渊的心学、浙江陈亮的功利之学进行辩论。学派的划分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福建地区是朱学的根据地.”宋代诸学派中,以江西庐山濂溪周敦颐的濂学、河南洛阳程颢程颐的洛学、陕西关中张载的关学和福建建阳考亭朱熹的闽学最为著名.福建古称闽中或闽.称朱熹学说为闽学,乃因朱熹生卒、居住于福建,受学、著述、讲学皆在福建,形成强大的朱子学派。 “不忘道统所自”,是从朱熹的思想渊源和形成过程的意义上来讲的。闽学发端于南宋初年福建理学家杨时、游酢、罗从彦、李侗等人,朱熹通过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的理学思想,集儒学之大成,建立起庞大的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清人蒋垣说:“濂溪周子敦颐,继孔孟绝学于仁宗间,以《太极图》、《通书》授程伯子颢、叔子颐。二程之门受业最多,而刘绚、季吁、谢佐良、游酢、张绎、苏昞、吕大临、吕大钧、尹焞、杨时成德尤著。杨时,闽之将乐人。……杨时归闽,受业者多,东南推其程门正宗,遂为八闽理学之始。门人胡宏、罗从彦尤著。宏传之张栻,从彦传之李侗。侗传之朱熹。”清人熊赐履说:“东南学者推先生(按指杨时)为程氏正宗,与胡文定公往来讲学尤多,胡五峰、罗仲素皆其弟子。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文公、张宣公之学得程氏正宗,其源委脉络,皆出于先生。”一般把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作为闽学形成的传授系统。 朱熹之后,福建朱子学者对闽学思想体系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充实。清人陈衍锟说:“闽学之倡也始于龟山(按指杨时),其盛也集于朱子,其末也振于西山(按指真德秀,南宋末浦城人)。又二百余年,而剩夫陈氏(按指陈真晟,明朝漳浦人)、翠渠周氏(按指周瑛,明朝莆田人)、虚斋蔡氏(按指蔡清,明朝晋江人)。向非有先生(按指吴海,元朝福州人)之辟邪崇正,傺然挺出于绝续之间,何以继以往而启将来哉!”由于闽学和朱子学都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学派,南宋时闽学和朱子学具有相同的意义。在元明清时代,闽学和福建朱子学也是一致的。 闽学这个概念出现于朱熹死后不久。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在讲到南宋末学者王应麟时说:“咸淳元年七月,除著作郎,时汤文清公为太常少卿,与先生邻墙居,朝夕讲道,讲关、洛、濂、闽,江西之异同。”咸淳为南宋度宗年号,其元年为1265年。此处提及出现闽学概念的时间是朱熹死后六十五年。元朝理学盛行,亦称闽学盛行.清人蒋垣说:“姚枢(元朝广西柳城人)隐居苏门,以道学自任,刊《小学》、‘四书’及蔡氏《书传》、胡氏《春秋》,而闽学至河朔矣!”在明代,明人陈鼎说:“我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初,首立太学,命许存仁为祭酒,一宗朱子之学。今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到了清代,张伯行编辑《濂洛关闽书》十九卷,开闽学研究之风;清代学者认为,闽学“独标性命之旨”,即闽学亦理学,亦儒学。 由上可见,闽学是指以朱熹为首包括其主要门人和宋元明清时代福建主要理学家的思想。因此,闽学不是历史上一般闽中之学,而是宋元明清时代闽中之理学,它与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理学思潮相关联,共始终。闽学是理学在福建发展的一个主要派别,它有自己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当朱熹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后,随着封建社会后期的逐步衰落,政治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消极和反动。但闽学(福建朱子学)却与其有很大的不同。唐末五代以来,各种战乱“福建幸未扰及,当时湖南、江西、浙江故家世族搬去的很多,所以能够形成一种文化”。至宋代,福建文化已相当发达。据明初虞集所记,北宋末南宋初,“闽人刻书摹印成市成邑,极至四海”。当时,福建为全国印刷业的中心。印刷业发达是文化兴盛标志。在宋元明清四朝中有三朝是非汉族入主中原,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隐居福建,从事于朱子学的研究。他们对朱子学的主要范畴,如理气、道器、一多、理欲、格物穷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入探讨。完善和充实了这些范畴的内容。他们中不少人不是为科举仕途而学,治学超出朱熹《四书集注》的范围,开辟了朱子学研究的新领域,因而闽学学者有了新的思想境界。朱熹之后的闽学学者在伦理学、格物践履等方面突出地、全面地发展了朱子学,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