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docxVIP

小麦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氮高效利用的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氮素是土壤中最常见的养分之一,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养分之一。大约占土壤干重的1.5%2.0%,这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和产量的形成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农田氮肥的施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施入的氮肥除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通过多种途径从农田生态系统淋溶和挥发,进入水体及大气。这样不仅导致地下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造成氮肥资源的浪费;同时,较低的氮肥利用率也增加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能力存在差异但是关于耐低氮小麦基因型差异的研究较少。 我国是小麦种质资源大国,许多种质资源蕴含有丰富的优良基因。筛选耐低氮小麦基因型,挖掘小麦自身吸收利用氮素的潜力,不仅可提高小麦对土壤氮素的利用效率,而且对于培育氮高效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研究多以产量作为评定品种耐低氮的主要标准,费工费时。而苗期鉴定具有耗时短、容量大、重复性强、易于活体鉴定和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系统评价不同小麦基因型苗期对低氮胁迫响应的差异,旨在筛选耐低氮小麦基因型,为小麦氮高效育种提供良好种质资源,为小麦耐低氮胁迫的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小麦品种tbl1rs 试验材料选用46份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编号和名称见表1。其中编号1~30为小麦-冰草远缘杂交获得的高代品系,编号31和32为“小偃54”ד京4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2个氮高效品系,编号33为小麦(“小偃6号”)-黑麦(“德国白”)远缘杂交获得的T1BL·1RS易位系,编号34~46为生产上的主栽小麦品种。 1.2 小麦幼苗的营养液配方 试验于2009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温室进行,采用裂区设计,3次重复。主区为氮水平,设正常供氮[1 000μmol·L-1的Ca(NO3)2]和低氮胁迫[100μmol·L-1的Ca(NO3)2,用CaCl2使钙盐浓度与正常供氮一致]2个处理,副区为4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其余营养液配方为:KH2PO4200μmol·L-1,Mg SO41000μmol·L-1,KCl1800μmol·L-1,微量元素和铁盐同Hogland营养液。 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用0.1%H2O2浸泡3 h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于恒温培养箱中25℃催芽。露白后摆在铺有滤纸(提前用水浸润)的培养皿内,待两叶一心时,选择生长整齐一致的小麦幼苗,去除胚乳后移栽到水培箱中,每穴移栽3株用海棉固定。水培箱体积58 cm×40 cm×30 cm,孔径1 cm,孔穴间距6 cm×7 cm。先用1/3营养液缓苗3 d,再进行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处理,以后每周更换1次营养液并随机调换培养箱的位置。培养期间,用电动气泵连续通气,每天用0.1mol·L-1的HCl和Na OH调p H至6.0左右,7周后收获。 1.3 小麦幼苗中根、茎叶和根系含氮量的测定 收获前采用日产SPAD-502型叶绿素仪测定46份供试小麦幼苗的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叶片顶端、中间和末端各读取1次数值,并取其平均值。收获时,先将小麦幼苗根部用自来水漂洗3遍,再用去离子水漂洗3遍;然后用吸水纸吸去根系残留水分,最后以穴为单位调查每穴3株小麦幼苗中的最大根长(max root length,MRL),并将植株分为茎叶和根系两部分在105℃下杀青30 min,70℃下烘至恒重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根干重(root dry weight,RDW)和茎叶干重(straw dry weight,SDW)。将小麦幼苗茎叶和根干样分别研磨粉碎烘干后称取0.2 g,用H2SO4-H2O2消煮,以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茎叶和根系含氮量(shoot nitrogen concentration,SNC;root nitrogen concentration,RNC)。并计算以下指标: 为了消除不同小麦基因型间固有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差异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相对(耐低氮)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综合评价不同基因型间的耐低氮差异。耐低氮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1.4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DPS 6.5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氮胁迫对植物生长、植株根长、根冠比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13个氮效率相关性状指标在两种氮水平之间及各小麦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条件下基因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根干重和最大根长,变异系数分别为21.35%和21.87%;另外在两种氮水平下,茎叶吸氮量、根吸氮量、植株吸氮量、茎叶干重、根干重、植株干重、根冠比和最大根长8个性状指标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下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有所增加,说明植物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