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良式病灶切除治疗骶尾部藏毛窦
仙女骨细胞培养部位的营育性sinus。本病常发生在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皮肤内, 形成含有毛发的瘘道, 故称骶尾部藏毛窦。本病为一种罕见疾病, 多见于白人, 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 男性多见, 多在20~30岁发病, 但也有文献报道1例73岁高龄患者, 实属罕见, 肥胖和毛发浓密者易发病。本病起病缓慢, 隐匿。在我国发病率低, 较为罕见, 误诊率高, 复发率亦高, 诊断和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研究对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 报道如下。
一、 数据和方法
1. 岩骨科患者的年龄分布
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2例;年龄20~59岁, 平均39岁。其中8例骶尾部反复脓肿形成及破溃就诊, 病史6个月至2年。4例为外院手术后复发。
2. 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 临床表现:骶尾部反复发作伴溢液的窦道;8例毛发分布浓密, 7例在骶尾部正中可见瘘口。 (2) 体格检查:本组12例患者, 窦口均位于骶尾部臀间裂附近, 窦道均向头侧走行, 可见一个至多个1~5 mm外口;其中3例窦口可见毛发;6例挤压窦口有脓液流出;直肠指诊均未触及条索状肿物, 无内口。 (3) 影像学检查:其中8例患者行超声检查提示臀部软组织肿块影, 侵及脂肪层及肌肉, 窦道总体走向趋于颅侧。6例行MRI检查, 均未与椎管相通。
3. 手术治疗和换药治疗
(1) 术前准备: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抗感染治疗, 备皮。患者采用俯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因骶尾部皮下存在感染, 腰椎穿刺可能将感染带入椎管内, 所以禁止采用硬膜外麻醉。本组患者采用局麻或全麻。 (2) 手术治疗:本组患者采用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 先探查病变范围大小 (可予0.9%氯化钠注射液+亚甲蓝注射液2∶1稀释液自瘘口加压注入, 将瘘道和病变组织染色) , 设计手术切口, 切除窦道、瘢痕组织和皮肤, 然后电刀电凝彻底破坏染色组织, 靠近椎骨时, 避免电刀烫伤骶筋膜, 因为它是抵御感染向深部蔓延的屏障, 仔细止血, 油纱填塞创口, 纱布加压包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符合藏毛窦改变, 其中3例见窦道内毛发。 (3) 换药治疗:术后1周采用开放式碘酊切口换药, 后用碘伏换药。缺损组织由肉芽组织填充而逐渐愈合, 在切口愈合过程中应不断刮除皮缘周围的体毛以防植入复发。
二、 术后溢液再加术
12例患者行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 其中11例一期愈合, 1例术后2个月仍见创口有溢液, 经检查考虑为复发, 再次行改良式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 术后1个月创口愈合。本组患者病理回报均符合藏毛窦改变。住院时间10~36 d, 平均23 d, 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
三、 手术方法的选择
骶尾部藏毛窦疾病在欧美属多发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军人发病率较高, 这些患者都有长期乘坐吉普车经历, 故又有“吉普车病”之称。本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 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继而又破溃, 如此反复发作, 待炎症消退后形成瘘道。本组12例患者均有骶尾部脓肿反复破溃病史。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难度, 容易与肛周常见疾病相混淆, 特别是与肛瘘的鉴别, 临床上骶尾部藏毛窦所致瘘口多在臀沟处, 93%向颅侧走行, 7%可向下方肛门周围走行, 肛管内没有内口, 常不能触及肛瘘典型的条索样肿块。肛瘘的瘘管行向肛管内, 并非藏毛疾病行向头侧, 其常可触及条索状管道, 肛管内可见内口。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藏毛窦和肛瘘具有重要价值。术后病理也同样有重要价值, 本组病理回报均符合藏毛窦改变, 其中3例窦道内可见毛发。瘘道口存在毛发是其一个显著特征, 有文献报道藏毛窦毛发阳性率约40%~50%, 但本组患者中仅有3例窦道内发现毛发, 所以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但不是惟一诊断标准。
本病治疗方法较多, 有非手术与手术之分。对于无感染或静止期的患者, 非手术治疗方法 (使用有腐蚀性硬化剂注入窦道, 破坏窦道内皮, 使窦道和囊腔闭合) 因其并发症少且可多次反复进行曾经被广泛使用, 但复发率较高, 高达15%~30%的复发率, 现几乎为手术所替代。国内外介绍的手术方法大致归结为3种: (1) 单纯瘘道或囊肿切开引流术, 切开窦道引流, 刮除病灶。此方法手术简单、实用、切口小、保留正常组织多、操作方便、恢复时间短, 切开、刮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但此方法也存在残余病灶清除不彻底、容易复发等缺点。 (2) 病灶切除和创面敞开引流, 对于术后复发, 反复感染的骶尾部藏毛窦可采用切除病灶后伤口开放式, 但由于创口敞开待肉芽充填, 治愈时间延长, 愈合后瘢痕较大, 不耐磨, 且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理】河流与湖泊 课件-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2.1《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一)求职和应聘》优秀获奖课件.pptx VIP
-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工智能协作学习评价与反馈体系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全套课件.pptx VIP
- 2022年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员和集装箱检查员从业资格考核全国统考试题.pdf VIP
- 石油小知识.ppt VIP
- 托福词汇词以类记-张红岩(完整有目录).pdf VIP
- 中考英语篇完型填空练习(附答案).pdf VIP
- 水浒传-林冲(共47张课件).pptx VIP
- 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