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针经指南》歌赋
第一节
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约1196—1280年),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金元时代著名的针灸医家。据《元史》记载:“幼知读书,毅然有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学习史事,不肯就。”后因战事纷起,流转他乡,在河南娶医者王翁之女为妻,始入医道,后在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予铜人针法。通过努力自学和医事实践,“继还肥乡,以经述教授,由是知名”。“窦氏为人乐易平居,未尝品评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争。”曾被元世祖封为太师,谥文贞,故后人称他为窦太师或窦文贞公。
窦氏重流注八穴(八脉交会穴),精针刺操作,阐发针刺得气理论,对后世医家特别是明代的许多针灸家(如徐凤、高武、楼英、杨继洲等)影响颇深,主要著作有《针经指南》。另有《铜人针经密语》1卷,已佚。
《针经指南》是窦氏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集中总结。书中对针灸的穴位、针刺方法、得气、宜忌等方面作了深入阐述,在针灸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重流注八穴
重视“流注八穴”的应用,是窦氏用针的最大特点。他在《流注八穴序》中说:“予少时,尝得其本于山人宋子华,以此术行于河淮间四十一年。起危笃患,随手应者,岂胜数哉。”但关于“流注八穴”及其应用,窦氏序称“乃少室隐者所传”。窦氏根据铜台王氏家藏本及宋子华所传,并结合自己的针灸实践,撰写成“流注八穴”的内容。首先论述了“流注八穴”的位置与取穴方法,并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流注八穴”所治疗的213证。他指出“流注八穴”治疗疾病时,要先刺主证之穴,如病未已,再取与其相应的穴位,重在得气和停针待气,方能使气上下贯通,以提高疗效。如喉咙闭塞,可先取照海穴,后取相应的列缺穴,然后停针待气,使在下的照海穴和在上的列缺穴效应相和,使与咽喉肺系相关的肺经、任脉、肾经、阴跷脉经气皆通,以达到调气攻邪的目的。此“流注八穴”经明代徐凤、杨继洲整理和扩充,加上配穴,进一步增加了主治范围。如窦氏归纳公孙穴主治27证,《针灸大成》扩大为36种疾病,使八穴的治疗范围增加到244证,极大地丰富了针灸临床的特色疗法。
二、补泻重手法
窦氏在《针经指南》中认为:“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强调手法操作是取得针灸疗效的关键所在。书中详列了“呼吸补泻”“寒热补泻”“手指补泻”“迎随补泻”“生成数法”等。其中论“呼吸补泻”重在阐述《黄帝内经》的呼吸补泻思想;“寒热补泻”与“生成数法”,则是后世演变为“烧山火”“透天凉”的依据;而“迎随补泻”则解释了《难经》中“泻南补北”法的应用,认为“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窦氏重视补泻手法的学术观点,是以《难经·六十七难》为基础的。他在《针经指南》中详细论述了各式手法的具体操作,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后经高武整理,收入《针灸聚英》,称之为“十四法”。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时,总结为“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又演化成十二法。由此可见,窦氏补泻手法对后世针法研究与应用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三、“气至沉紧”说
窦氏非常重视针刺得气,并在《标幽赋》中作了形象而生动的描述:“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他把得气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并阐发了“气至”与疗效预后的密切联系。窦氏的“气至”理论成为后世判断针刺得气的有效方法。
窦氏将“气至”理论融入补泻之中。如论补法进针后,须“待针头沉紧时,转针头以手循扪,觉气至,却回针头向下”。泻法是针入一定分寸,“觉针沉紧,转针头向病所,觉气至病退,便转针头向下”。他强调的“气至”“候气”“调气”“行气”,皆是补泻的重要环节。
窦氏的“手指补泻”十四法,特别指出如何控制“行气”的速度问题,其动、进、弹、摄都是此意。如“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这些手法对提高针灸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窦氏的“气至”理论得到了同时代针灸名家的推崇。如罗天益在《卫生宝鉴》“灸之不发”医案中说:“学针于窦子声先生,因询穴腧,曰:凡用针者,气不至而无效,灸之亦不发。”罗氏还曾与针灸名家忽泰必烈谈及此事,忽氏也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窦氏对针刺“气至”理论认识深刻,阐明了针灸学中针刺操作方法与疗效的关系问题,为探求针灸治病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复习思考题
窦汉卿强调针刺得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
《标幽赋》
《标幽赋》是窦汉卿的代表作,旨在将幽冥隐晦、深奥难懂的针灸理论用歌赋的形式表达明白,故名“标幽赋”。
【原文】
拯救之法,妙用者鍼。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MOOC】《过程控制》(南京邮电大学)章节期末中国大学慕课答案.docx VIP
- 崇尚科学反邪教小学手抄报Word模板可编辑可打印J.docx VIP
- 崇尚科学反邪教小学手抄报Word模板可编辑可打印A.docx VIP
- 河道保洁服务应急预案.doc VIP
- 第3单元微项目2 体验表格美化效果-泰山版(2018)第3册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docx
- 风电项目风机吊装施工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方案.pdf VIP
- 第三讲 《易经》与风水(基础二).ppt VIP
- 《关于幼儿动画片观赏偏好的调研分析报告》14000字.doc VIP
- 监控报价 综合方案.doc VIP
- 监控报价清单表-监控报价模板.xlsx VIP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