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针灸治疗各论
第一节 内科病证
中风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生与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本病病位在脑,病变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中风多见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意外等。
【辨证】
1.中经络
主症 半身不遂,肌肤不仁,舌强言謇,口角歪斜。
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为肝阳暴亢;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风痰阻络;口黏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为痰热腑实;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苔白腻,脉细涩,为气虚血瘀;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风动。
2.中脏腑
主症 突然昏仆,神志恍惚,嗜睡,或昏迷,并见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歪斜等。
兼见神志迷蒙,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脉弦滑而数为闭证;目合口张,手撒溺遗,鼻鼾息微,二便失禁,四肢逆冷,脉细弱等为脱证。
【治疗】
1.基本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调神导气,疏通经络。以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隆、风池;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配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配颊车、地仓;上肢不遂配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解溪;头晕配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便秘配天枢、丰隆、支沟;复视配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配中极、曲骨、关元。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操作 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该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可在患侧上、下肢各选2个穴位,采用电针治疗。
(2)中脏腑
治法 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督脉穴和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水沟 百会 内关
配穴 闭证配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配关元、气海、神阙等。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百会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
操作 内关用泻法,水沟用强刺激,以眼球湿润为度。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神阙用隔盐灸,不计壮数,以汗止、脉起、肢温为度。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及顶旁2线。用1.5~2寸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行针。行针时和留针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此法在半身不遂早期应用疗效更好,留针时间可延长至数小时。
(2)穴位注射法 选上述四肢穴位2~4个。丹参注射液或复方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1mL,隔日1次。适用于半身不遂。
(3)电针法 在患侧上、下肢各选一组穴位,采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以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20~30分钟。此法适用于半身不遂患者。
【按语】
1.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尤其对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的康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2.中风的治疗应注重针灸的早期干预,开始越早效果越好。针灸领域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研究显示,在缺血后立即给予针刺治疗,能使局部脑血流显著增加,使缺血组织局部维持有效的血供,对抗缺血引起的损伤;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针刺治疗,可以增加局部组织供血,使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神经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3.要积极预防中风,控制高血压,采取低盐、低脂饮食。若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可针刺足三里、风市,以加强防治。
4.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和紧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增加病灶周围脑细胞的营养,促进脑组织的修复。针刺还可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稳定、纠正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紊乱、降低中枢兴奋性氨基酸及一氧化氮的含量,从而保护缺血性脑损伤。
[附]假性延髓麻痹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临床表现为因两侧皮质延髓束损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即延髓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不完全性瘫痪,出现软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