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雍正的秘密建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乾隆与雍正秘密建储,并且建立了家族规矩。后来,乾隆开始推行建立皇位的方式,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秘密建储。清朝建立皇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时期。乾隆时期的皇位传承是一种形式上的继承,而不是通过血缘关系或者法定婚姻进行的继承。乾隆时期秘密建储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皇位的延续和稳定,以及确保皇家制度的长期延续。秘密建储并不是正式的法律,而是作为一种临时的政治手段来进行的。虽然保密建储的效果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它确实起到了巩固皇位的作用。总的来说,乾隆时期的秘密建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维护清朝的封建

乾隆与雍正的秘密建储 清代的秘密建储方法始于雍正皇帝,乾隆是清朝第一个以秘密建储方式登上王位的皇帝。乾隆继承皇位后,在统治中国的六十多年中,又进一步将秘密建储定为清代神圣不可更改的“建储家法”。从此,秘密建储作为清代皇位继承的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龙驭上宾,二十五岁的皇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乾隆作为清朝入关的第四代君主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乾隆即位后不久,即恪守雍正成式,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将皇太子的名字亲书密写,封存匣内,令总理事务王大臣监督总管太监收藏到了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为此明发上谕,宣示中外。乾隆即位之后的秘密建储,似乎是对雍正秘密建储方式的一种继承。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乾隆这时对雍正改公开建储为秘密建储内心颇不以为然,甚至对这种做法深为鄙视。他曾公开宣称,若以公开建储会招致嫌忌而不肯举行,“此庸主卑陋之见,朕所深鄙者也。”乾隆对秘密建储内心鄙视何以又如法泡制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乾隆首次秘密储立的皇子是雍正所属意的人,乾隆以此表示对皇父遗愿的尊崇,更为重要的是,乾隆当时对幼年被立的皇子,“长大以后,改变与否”实无把握,故而把秘密建储作为一种暂时的“酌权剂经之道”而付诸实行。因此,他在秘密建储后宣布:“将来皇子年齿渐长,日就月将,识见扩充,志气坚定,万无骄贵引诱之习,朕乃布告天下,明正储式之位。”由此可见,即位之初的乾隆崇尚的是公开建储的传统方式。然而,乾隆在以后建储过程中所遭受的重重挫折,使他原来设想的由暂时的秘密建储最终过渡到公开建储的计划未能实现,并促使其一改即位初期对秘密建储的不以为然态度,以致最终极力推崇秘密建储制度并把这一制度确立为清代神圣的祖宗“建储家法”。 乾隆即位后,第一次被密立为皇储的是皇后富察氏所生、七岁的皇次子永琏。乾隆密定永琏为皇太子,首先是因为永琏为皇后所生,嫡子的优越地位使他的其他几个由妃嫔所生的兄弟无法与之相匹敌;同时,永琏还因“聪明贵重,气宇不凡”而深得老祖父雍正的钟爱。雍正如同康熙属意于乾隆一样,特地为爱孙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就这样,皇次子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实已被乾隆确立为皇太子。不过,按乾隆当时对密建皇储的看法,他虽将永琏密建为皇储,实际还有一个考察过程待,永琏年长,确能符合他的意愿时,他将公布告天下,将其明正储位。然而,骤然而至的变故,使乾隆不能如愿以偿。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永琏突患寒疾,猝然而逝。乾隆在永琏去世的当天,即将“元年密藏匣内之谕著取去”,公开宣布已将永琏立为皇储,以皇太子的礼仪为其治丧。建储之事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在永琏去世后的七年中,乾隆没有重建皇储的打算。是不是无子可立呢?自然不是。当时,有好几个皇子可供其选择。皇长子永瑝已届成年,皇三子永璋也已十多岁,皇子永珹、永琪、永瑢亦相继诞生。他们都没有被选储。乾隆九年(1744年),皇后富察氏又为乾隆诞育一子。满心欢喜的乾隆给这孩子命名为永琮,对他寄托着无限的期望。乾隆在思想中已默定由永琮来继承皇位。为什么要撇开其他数子,选择永琮?乾隆曾作解释。他对永琮有如下十六字评语:“性成夙慧,岐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在这番评语中,唯有出自正嫡,道出了乾隆选择永琮的真实主导思想。很显然,是嫡子继承的传统思想使乾隆不愿作其他的选择。正当乾隆为皇位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之时,突然的灾难又一次降临这个帝王之家。乾隆十二年(1747年),永琮出痘,不治而亡,年仅两周岁,乾隆还没有来得及将他正式秘密册立。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乾隆连续两次痛失亲子,这对他精神上打击之沉重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皇后富察氏,在永琮夭亡后,悲痛欲绝,无以自拔。乾隆十三年(1748年),她随乾隆东巡,旅途的劳顿,失子的余痛,使她一病不起,终于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病逝于返京的御舟之中,年仅三十七岁。乾隆对皇后极为敬重,“二十二载伉俪相得”,一旦永诀,十分哀痛。乾隆的强烈悲痛之情,固然是因为皇后品德醇正,主持后院六宫整肃有序,然而却不幸早逝;另一方面,还因为随着皇后的逝去,嫡子继承皇位的愿望也随之成为泡影。丧妻失子的悲痛,宗庙社稷付托不得其人的烦恼,搅扰得乾隆日夜不得安宁。正常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他变得暴躁易怒。他抓住皇后丧葬中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大兴问罪之师,在平静的宦海中掀起重重波瀾。在皇后死后的半年中,有一百多名大臣或被革职,或被降级,或被罚俸,甚至被处死。由乾隆的雷霆之怒掀起的政海风波还从外廷袭入宫廷。当时已二十一岁的皇长子永瑝首遭祸殃。永瑝在皇后去世后,因为死去的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故而没有表现出十分的哀痛之情,这使乾隆不能容忍。乾隆声色俱厉,对永瑝严加训斥,说他“遇此大事,……竟然茫然无措,于孝道礼仪未克尽处甚多。”对永瑝的痛加训饬犹不能使乾隆平静,又以皇子的一切过失,“皆师傅、谙达平时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