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属火说\是西汉末年中国文化的一种普遍哲学观念,它影响深远。五德终始是西汉末年社会的主要哲学观念之一,由《汉书艺文志》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齐人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说,他认为帝王的受命一定符合五行中的某一德,王者的德衰了,就可能不胜的那一德就革他的命。这个理论后来被广泛接受并融入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五德终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理念,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架构。
五德终始两汉改制与心属火说的演变
中医学以五行论为体系和论证手段,其影响深远。五行学说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受历史诸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两汉改制的影响最为明显。现就此分述如下。
五 “五德终始”是西汉末中国社会的主流哲学观念,《汉书艺文志》认为,刘向父子的观点,认为
五行学说是古代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含有一定辩证思想的哲学。战国中期,齐人邹衍将五行学说和帝王的改朝换代结合起来,创“五德终始”说。邹衍认为:帝王的受命一定符合五行中的某一德,他的德衰了,则所不胜的那一德就革他的命,起而代之受天命。邹衍的著作均亡佚,但从《吕氏春秋·名类篇》中可见其梗概。“五德终始”说是唯心的历史循环论和天人感应观,象其他先秦诸子一样,为即将来临的统一政权设计治国制度。
及秦始皇称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纪,符法冠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水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史记》)这是“五德终始”说首次在历史上成为官方哲学及国家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
汉高祖初定天下,未遑及之,故汉初一仍秦制。从汉文帝时起,贾谊、公孙臣,继之者兜宽、董仲舒、司马迁等朝野人士一致认为汉承秦之后,宜改土德。迨汉武帝时,始更为土德,度数服色宜从黄事(《汉书·郊祀志赞》),“初言序者皆守邹子之说,至末造而异说兴”。末造异说兴是指刘向父子提出与邹衍不同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说。刘向父子认为“帝出于震(木)……神农、黄帝,下历三代而汉得火焉”;“汉为尧(火德)后”(《汉书》)。关于刘向父子提出“汉为火德”的历史背景尚不清楚。有人认为与王莽篡汉有关,也有持反对看法的。由于刘向父子是西汉末年文化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观点当然有巨大的影响。东汉光武帝中兴,颇信谶纬,以“赤伏符”受命,加之“汉为火德”已被社会认可,故光武帝践祚后,“始正火德,色尚赤”宣布天下(《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西汉末年以前,无“汉为火德”之说。
汉代时代的位图示法
古人认为五脏之中,心之于身,犹如国家之君主。“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主之。”(《荀子·解蔽》)“心者,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之主也。”(《白虎通·五祀》)心之于人体如此重要,在重视纲常伦理的古代,心与五行相配,决不能马虎。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汉文帝12年陪葬的三幅地图,其与现在方位表示法的不同之处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因图绘于西汉初年,故可代表秦汉时的方位表示法。据此,我们依《礼记·月令》及《淮南子·时则训》的五脏、五方、五行、五色相配关系,列图如下:
上图大致符合人体五脏的解剖位置,符合“火曰炎上”、“水曰润下”的常识(《尚书洪范》),与汉为土德不悖,故在西汉末年以前“心属土”很流行。尽管东汉兴起“心属火”的说法,且后来者居上,但东汉以后仍有“心属土”说的余绪在流行。
《南平诸家》曰
传世文献中往往反映出西汉末年以前有“心属火”说的现象,这符合历史的真面目吗?请看以下几个例子:
1.《子华子·大道》: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子华子,名程木,春秋时晋人。传世《子华子》一书系后人伪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此书是北宋时人所撰。在伪托先秦的著作中,往往有“心属火”说,皆属于《子华子》之类。
2.《淮南子·精神训》:“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
高诱注曰:“肝木也,木为风生,故为风。”如果“肝木也”成立,则说明西汉时早已有“心属火”说这一体系;但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考证说:“‘肝为风’本作‘脾为风’。注‘肝木也’本作‘脾木也’。皆后人改之也。上注‘肝,金也’是高(诱)不以肝为木也(仁按:王氏指《淮南子·精神训》肝主目句高诱注曰‘肝,金也’言)。《时则训》‘春祭先脾’是脾为木也。脾属木,而木为风,故曰‘脾为风’,脾为风则‘肝为雷’矣。(仁按:此处王引之夹行小字注曰:上四句均有注,而‘脾为雷’下独无注者,后人改肝为脾,则与注不合,故删之耳。)《五行大义论·人配五脏篇》及《太平御览·人事部一》引此并作‘脾为风’、‘肝为雷’。《文子·守九篇》同。”王氏父子依据校勘学资料,指出现行本《淮南子·精神训》,“肝为风”、“脾为雷”及高诱注“肝为木”皆系后人臆改,立论坚实。
3.《淮南子·地形训》:“东方……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南方……窍通于耳,血脉属焉,赤色主心……”,“西方……窍通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北方……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其入……”;“中央……窍通于口,肤肉属焉,黄色主胃……”。
上段文字中,除“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几字之外,其余系伪窜入《淮南子》一书中的。理由有:①上下文句不连贯,文意乖谬,去之文意贯通;②窜入之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学生数学典型错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x
- 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03-0213.pdf VIP
- 变废为宝演绎精彩——初中数学易错题归因之我见 .pdf VIP
- 个人纪律作风自查报告.docx VIP
- 错题归因法解析(中小学生教育).pptx VIP
- 城市地铁车辆车钩缓冲装置行业技术规范 -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pdf VIP
- 537初中数学学生的典型错题成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的结题报告.pptx VIP
- CNCA-CURC-07:2019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特定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车钩缓冲装置.pdf VIP
- 校园流感防控技术操作指南(简易版、完整版)说明书.pdf
- LD350变频器说明书V2.0.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