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饮食五味作用双重性的辨正
1 阴精的功效
“阴的起源是五味子,阴的五个表面都伤在五味子上”源于《素文天元论》(本文的原文引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年版的《黄帝内经》)。本文的第一篇文章表明,人体的阴精来自饮食中,但如果饮食中的味精含量不足,阴精储存的五脏就会受到损害。如王冰注:“所谓阴者, 五神藏也。宫者, 五神之舍也。言五藏所生, 本资于五味, 五味宣化, 各凑于本宫, 虽因五味以损, 正为好而过节, 乃见伤也。” “本在五味”说明人体依赖五味之滋养而生存, 而“伤在五味”则表达了五味“过用”, 又反过来对人体造成伤害。《内经》以“本在”与“伤在”来描述饮食五味的作用特点, 而王冰则进一步用“资于”与“过节”阐发其作用利弊, 精辟地分析了饮食五味具有“养”与“伤”之规律。可见, 经文深刻揭示了饮食五味作用的双重性。提示人们宜深刻认识饮食五味可产生“养”或“伤”的作用, 其关键之处在于强调应恰当使用。故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联系养生原理而云:“此言五味能伤五脏, 而善养者慎之也。”
2 饮食药味偏嗜所导致的临床意义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嗜欲不同, 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言天地的五味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 五脏各有嗜欲, 五味也各有所通而入五脏, 以滋养五脏。因饮食五味对人体五脏各有其所喜所归, 其作用也有规律可循, 如《素问·宣明五气》“五味所入”, 表明五味入胃之后, 各归其所喜入之脏腑。《素问·至真要大论》称之为: “五味入胃, 各归其所喜攻”, 言五味各与五脏有一定的亲和性。如酸先入肝, 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 咸先入肾。此处用“先”来诠释其所入的特性。该篇经文继而告诫:“久而增气, 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 夭之由也。”认为五味可资助增强所喜脏腑, 此乃物质化生的常理, 但若长期偏嗜则可使相应脏腑失调, 进而损伤危害人体健康。故张介宾《类经》注:“凡五味之性, 各有所入, 若味有偏用, 则气有偏病, 偏用即久, 其气必增, 此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 则脏有偏胜, 则必有偏绝矣, 此致夭之由也。”盖饮食五味能增益五脏之气, 滋养人体;过久偏食太过, 则反会损害人体, 变生各种病症, 亦言饮食五味之不可偏用也。此与“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之论可彼此互参其内涵。
《灵枢·五味》根据“五味入口也, 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归纳五味太过与五脏五体病变的关系, 如酸走筋, 多食之, 令人癃;咸走血, 多食之, 令人渴;辛走气, 多食之, 令人洞心;苦走骨, 多食之, 令人变呕;甘走肉, 多食之, 令人洞心” (本文《灵枢》原文均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灵枢经》) 。《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易变色, 多食苦则皮枯槁而毛脱,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干枯,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堕落等, 认为是“五味之所伤”, 导致的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明言, 过食酸味, 可使肝气淫益亢盛, 克脾土而致脾气衰竭;过食咸味, 可使骨骼损伤, 肌肉短缩, 心气抑郁;过食甜味, 可使心气满闷, 甚则肾气失于平衡, 气逆作喘, 颜面发黑;过食辛味, 可使筋脉败坏弛纵, 精神耗伤。说明五味偏嗜, 不仅引起本脏的损伤, 还可导致相关其他脏腑的病患。从整体观视角, 阐述了饮食五味偏嗜对人体的作用不单是一脏一腑, 而是对人体整体的综合影响。《素问·腹中论》指出, 芳草之气美, 石药之气悍, 二者气急疾坚劲, 故非缓和人, 不可服之。“数言热中, 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既指出药食气味对人体体质的影响, 还指明了因体质差异服用药食亦应有所区别的道理。
特殊地域环境所形成的饮食习惯也对体质及发病有影响,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描述, 北方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势高, 人们依丘陵而居, 气候风寒冰洌, 当地居民喜爱在野外住宿, 而喜食乳汁, 则易使内脏受寒而滋生胀满病症。南方万物生长繁茂, 阳气盛而地势低下, 水湿的蒸发, 易致雾露集聚, 当地居民喜食酸味和发酵制作的食物, 皮肤腠理多致密而色赤, 多发筋脉挛急、麻痹不仁类病症。《素问·生气通天论》明言:“高梁之变, 足生大丁, 受如持虚。”王冰分析其机理说:“外湿既侵, 中热相感, 如持虚器, 受此邪毒。”表明过食肥甘厚味, 易聚湿化热而变生疔疮诸疾患。《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消渴、卒中风、偏枯、痿厥、气急喘逆等疾病, 是肥胖富贵人多患之疾病。而且将其归为“高梁之疾”。《素问·痹论》指出 “食饮自倍, 肠胃乃伤”。《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本病论》指出“食饮不节”、“饮食饱甚”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危害人体健康。
3 同时见补充,注意食味味,以养胃养胃
饮食五味的调理在养生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将“食饮有节”列为养生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训练基地信息化系统维保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5课《 走近科学家》第2课时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教学课件.pptx VIP
- 黄浦区卢湾中学能源审计报告.pdf VIP
- HDJH30-120J型架桥机说明书.doc
- 5.2用圆设计图案(表格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docx VIP
- 航空集装器知识 .pdf VIP
- SHT-3012-2011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pdf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 sfz jd2015数据库数据真实性鉴定.pdf VIP
- 公司中层领导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管理实施细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