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中医角度论治脱疽
中医脱疹常见。这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溶胀性脉管炎和梗死。关于本病的记载, 最早见于《内经》, 在《灵枢·痈疽篇》中就有“发于足趾, 名为脱痈, 其状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 不衰, 急斩之, 不则死矣”的记载。本病好发于四肢的末端, 尤以下肢较上肢为多见, 初起时趾 (指) 怕冷、麻木、步履不便, 继而疼痛剧烈, 日久紫黑腐烂不愈, 可使趾 (指) 部骨节脱落, 祖国医学故名“脱疽”。给患者及其家属不仅经济上带来了负担, 而且在精神、肉体上也带来了痛苦, 目前, 西医没有保守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兹将临床中医辨治该病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以供同道参阅。
1 治“神”—本病发病多由内外合邪,肝肾亏虚为本,寒湿外受为标
内因是发病的基础, 外因是发病条件。正如清代医家陈士铎在其所著的《洞天奥旨》中所言:“人身气血周流于上下, 则毒气断不聚结一处。火毒聚于一处者, 亦乘气血之亏也, 脱疽之生, 止四余之末, 气血不能周到也, 非虚而何?”由于内外诸多综合因素, 外袭机体, 内伤脏腑, 致使机体脏腑功能失调, 经络痹塞, 机体的气血营运不利而发为本病。因本病在后期可有损筋伤骨、趾指脱落的特点, 故其发病病位主要在筋、骨。因肝主筋, 肾主骨, 故其内因主要是肝肾亏虚。趾 (指) 为人体之四末, 需得气血、阳气濡养和温煦, 因肝血不足、肾精亏虚、肾阳不足, 阳气与气血不能达四末, 肢体失其濡养与温煦, 外受寒湿之邪气, 因湿易趋下, 故多伤及下肢, 寒湿为阴霾之邪, 最易伤人阳气, 血得温则行, 遇寒则凝, 寒凝血瘀, 寒湿凝滞气血为瘀, 经络阻塞不通而发为本病。病久寒湿郁而化热, 热胜肉腐则形成溃疡、坏疽。
胆怯恐惧, 遇事易惊, 舌质淡苔白, 脉弦细。治当益气镇惊, 安神定志。笔者曾治疗一产妇:陈某, 女, 25岁, 于2004年1月5日在其母亲陪同下来我处就诊。其女自幼体质较差, 两月前因产后失血较多, 出现自汗, 心悸, 气短, 面色苍白。家中曾给予当归、田七炖鸡服之, 病症未减, 并于一月前出现眠差, 易醒, 继则出现心神不安, 胆怯恐惧, 甚至连孩子的哭声都可引起惊恐不安, 终日惕惕, 舌质淡, 脉沉细无力。证属失血过多, 气随血脱, 心虚胆怯所致。治拟益气养血, 安神镇惊。处方:人参6g, 茯神12g, 远志6g, 石菖蒲9g, 龙齿15g, 枣仁15g, 夜交藤15g, 牡蛎18g, 麦冬12g, 龙眼肉12g, 黄芪24g, 甘草3g。服用10余剂后诸症均减, 继按原方案治疗三月余后病愈, 至今尚可。
2.4 痰热内扰 肝气犯脾, 或思虑伤脾, 脾失健运, 水湿停聚而成痰, 痰久化热, 扰乱心神, 而致心烦, 失眠;痰瘀郁阻气机而致头昏, 胸闷, 恶心, 嗳气, 口苦,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滑数。治宜清热除湿, 化痰安神。笔者曾治一女, 罗某, 48岁。平素性情急躁, 发病前两日因与邻居发生争吵, 次日出现心烦, 胸闷, 嗳气, 恶心, 且数十日未解, 继则出现头晕目眩, 入睡困难, 多梦。口服谷维素、舒乐安定半月余, 病情未缓解, 进而出现彻夜不眠, 焦躁、烦闷加重, 遇事则吵闹不休, 口苦, 痰多。月余后, 在家人陪同下到我处就诊。查其舌质红, 苔黄厚腻, 脉滑数。症属痰热内扰。治当清热化痰, 养心安神。处方:胆南星6g, 贝母10g, 竹沥9g, 柏子仁12g, 茯神15g, 麦冬9g, 丹参9g, 僵蚕15g, 菊花12g, 陈皮12g, 龙胆草9g, 郁金15g, 石菖蒲6g, 甘草3g。5日后患者睡眠改善, 心烦、口苦、嗳气均减轻。稍作加减后续服两月余, 病愈。
3 小 结
不寐一证, 虽然可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虚胆怯、痰火上扰等若干证型, 但由于人体脏腑是一个整体, 在疾病状态下常互相影响, 加之本病病程一般较长, 故其转归变化亦多种多样。脏腑机能紊乱, 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 是发生不寐的基本原因。治疗上有补养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清热化痰等不同方法。
由于本病属于心神病变, 所以在治疗的同时尤应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 喜怒有节, 心情舒畅;既病以后, 医生应多向患者做思想工作, 以消除其紧张与疑虑;嘱其平日注意生活规律, 按时作息,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这样临床方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故其发病内因主要责之于肝肾亏虚, 外因主要责之于寒湿, 其发病病位在筋和骨。脏腑失调, 经络阻塞, 气血运行受阻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
2 健侧胚脉之交叉脉象
临证时脱疽患者的脉诊是很重要的, 除了诊手部的寸口脉外, 为了判定病情还应候足跟太溪脉、足背趺阳脉、■窝的委中脉。诊寸口脉时应注意“交叉脉象”, 因寸口脉可候胃气之强弱、脏腑之生理病理变化。经络不但联系四肢百骸, 内属于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