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灸法泻法探析
据经典记载,“虚实者补充,虚实者减少”。所谓“灸有补泻”, 是言灸法既有补法, 可用于虚证、寒证;亦有泻法, 可用于实证、热证。然近世以来, 在灸法的作用和应用方面, 则多认为灸法是以“温补”作用而收功。只适用于沉寒痼冷、无脉亡阳之虚寒证, 而对某些正盛邪实的热证、实证, 却视灸若畏途, 使灸法这一疗法使用愈来愈狭, 有湮没不传之虑。这种对于施用灸法所存在的错误思想, 实有加以辩驳谬、匡正时弊的必要。
考溯灸法之源流, 可知古人在运用灸法治病时, 不但有补法, 而且有泻法, 两者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不同, 操作方法也各有特点。关于灸法的温补、扶阳、温经、散寒等作用早已为人所熟知, 兹不多赘述。然对于灸法之中寓有泻邪气的作用, 则非人所尽知。其实历代医书中有关运用灸治的泻法治疗急性炎症性和发热性疾患的记载是屡见不鲜的。早在《内经》中就论及了灸法的补泻, 《灵枢·通天篇》曰:“古之善用针艾者, 视人五态以治之, 盛者泻之, 虚者补之。”提出了根据人的体质禀赋不同, 采取不同的治法。《素问·通评虚实论》也说:“络满经虚, 灸阴刺阳;经满络虚, 刺阴灸阳。”指出了辨证施灸, 或用补法, 或用泻法。《灵枢·背腧篇》中更有:“气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以火补者, 毋吹其火, 须其自灭也;以火泻者, 疾吹其火, 传其艾, 须其火灭也。”的记载。这不但指出了虚实用灸法的治疗原则, 并且详述了灸法补泻的具体操作方法。《针灸大成》也明确指出:“以火补者, 毋吹其火, 须待自灭, 即按其穴;以火泻者, 速吹其火, 开启穴也。”这说明古代医家早就用灸法进行补或泻的治疗了。明·李《医学入门》中对于灸法更有颇为开拓的论述:“寒、热、虚、实均能灸之。”“虚者补之, 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 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 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 引郁热之气外发, 火就燥之义也。”这更说明由于灸有补泻之分, 所以才能适应寒热虚实诸症在治疗上的需要。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有下述典型案例的记载:“有士人患脑热痛, 甚则自床投下, 以脑柱地, 或得冷水粗得, 而疼痛终不已, 服诸药不效, 人教灸囟会而愈。热疼且可灸, 况冷疼乎?”此案中明确提出“热疼可灸”的论点。宋·闻人耆年《备急炎法》更倡用“竹马灸法”以治疗疮疡痈疽, 认为此法“实能脱人之危于将死之际”。作者在“遇此良法, 躬获大验”之后, 乃遽兴“但恨得之之晚”之叹。疮疡痈疽大多为火热蕴毒所致之实热证, 此能用灸, 其它自不待言。又如近时对脑出血、高血压一类疾病, 几乎都畏灸如虎, 而在清·吴亦鼎《神灸经论》中则载列了预防中风的九个施灸穴位,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也竭力提倡预防中风施灸法。可见古代这一宝贵经验, 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继承, 并非灸无泻法, 不可用于实证、热证。
近世临床报道用灸法治愈的疾病中, 也有很多是热证、实证。如疔、疮、疥、痈、湿疹、痒疹及蛇缠 (带状疱疹) 等疾病, 在古人认为“治属于火”, 实则多由外感邪毒或内有蕴毒、毒邪、火热积聚所致, 是典型的实证, 热证, 但用灸法治疗效果颇佳。吕荣等以艾熏治疗指 (趾) 头炎 (属手足部疔疮) 300例, 治愈率达99%。王振琴氏亦以艾熏法治疗手足指 (趾) 感染、嵌拇甲94例, 治愈率为94.5%。肖少芳氏运用灯火灸治疗多发性疖肿50例, 共痊愈45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高俊雄氏试用“围灸法”治疗缠腰火丹 (带状疱疹) 11例, 均已获效。这些均证实了“热证可灸”, 值得研究。再如流行性出血热是流行范围较广、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属于中医“热证”范畴, 而周楣生等以灸法配合西医治疗79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且得出了“灸法可以适用于一切发热的急性传染病, 不论是病毒, 还是细菌感染”。又如麦粒肿, 即中医之土疳、针眼, 多因风热相搏, 客于胞睑, 或因脾胃蕴积热毒, 上攻于目所致, 段秀莲等用隔核桃皮壳“眼镜”灸治此病50例, 痊愈43例, 占86%, 其余7例也均有明显好转, 自觉症状消失, 遗留硬结无压痛。还有痄腮 (腮腺炎) 本属风热外乘, 疫毒侵袭, 内有积热, 气血阻滞, 经络隔绝所致, 张洪用火柴点烧角孙穴治疗此病81例, 总有效率100%。
以上这些报道都有力地证实了灸法的泻除毒邪作用。所以在临床上不但可以利用灸法的温补作用来治疗某些阳气虚弱的虚寒证, 而且还可以利用其宣泻毒邪的作用来治疗某些实热证, 这其中有许多科学的奥秘, 不仅仅是一个温热刺激的问题。但是, 现在灸的泻法与补法相比, 则其它应用范围的广狭, 相去不啻天壤, 甚至正在被人遗忘。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使灸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和进行灸法理论的挖掘、提高和深入研讨。
诚然, 灸法也不是万能灵药, 不能概用于一切实证、热证, “微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