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毫针补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应的研究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瘫痪”,也被称为“消”、“舒筋”、“中药”。这是由于先天素质不足、五脏紊乱、气虚、精亏虚证、精亏虚证和体液不足引起的。虽病因各异,然病机则一,均为内热伤阴、消谷耗津而发病,故中医辨证为本虚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已成为致残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超过11%的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就已发生DPN。在国外以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为标准的研究中,DPN患病率为25.8%~45%。对于DPN,医学界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针灸领域提出了单纯针刺、电针、水针、艾灸、针灸并用、针药并用、电针水针并用等多种治疗方案。但是这些方案缺乏中医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将针灸的补泻理论充分结合临床,从而可能限制了针灸疗法的诊疗效应。本研究以糖尿病的本虚辨证为依据,观察针刺“足三里”补法对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大鼠DPN的干预,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血糖仪和眼底痛阈试剂
链尿佐菌素(Streptozocin,STZ)(Sigma公司)。血糖仪(Accu-Chek Performa,罗氏)。足底痛阈测试仪(37450,UGO BASILE)。低温冷冻台式离心机(Allegra 64R,BECKMAN COULTER)。
1.3 实验大鼠的造模方法
模型组和补法组的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并禁食10小时后,STZ按60mg/kg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液(1%,溶剂枸橼酸一枸橼酸钠缓冲液,p H值=4.5)。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枸橼酸一枸橼酸钠缓冲液。实验期间各组大鼠均自由饮食,不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注射10天后,尾静脉测血糖≥13.89mmol/L为造模成功。
1.4 穴位捻转补法
各组动物于造模后第11天开始干预,连续10天,每天1次。补法组动物操作方法如下:刺激穴位后三里(穴位定位参照《实验动物穴位图谱》),针刺入后行顺时针捻转,幅度180°,频率60次/min,持续2min后留针,15min和30min时再各行捻转补法一次,第三次捻转结束时起针。空白组不做任何治疗,模型组只做与补法组相同的捆绑固定,同步喂养。
1.5 疼痛行为检测
1.6 血液检测
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0天、造模后第20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动物在禁食10h后的空腹血糖变化。
1.7 分析方法是否采用人工—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性者,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方差不齐者,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s)。均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小鼠尾静脉血糖水平
血糖检测采用罗氏公司生产的Accu-Chek Performa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根据临床血糖监测的推荐时间点,在动物禁食10h后测定其尾静脉血糖水平,此时间点代表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如表1所示,在造模前,空白组、模型组、补法组的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第10天,补法组行针刺手法前,模型组和补法组动物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造模后20天(即治疗后),模型组和补法组动物的血糖水平仍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其中补法组血糖水平略低于模型组(P0.05)。
2.3 疼痛阈值与血糖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与痛阈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0.596,P0.05,血糖与痛阈水平呈现显著相关性。
3 针刺补泻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中医学属于痹症、痿症、血痹,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是气阴两虚,血瘀阻络,气血不达四末,经脉失养,治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高血糖是DPN的普遍触动机制,在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控制血糖后,可以使DPN的一些症状逆转和延缓进展。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的第一个月,显示出感觉及运动神经元传导速度的减慢和诱发痛觉表现(痛觉过敏和异常痛觉)有所进展,在以后的更长时间(糖尿病的6个月-12个月),轴突病变、脱髓鞘病变及神经变性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均有发现。高血糖引起细胞损伤以氧化应激为主要作用环节,神经元暴露在高糖状态2h即可产生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在糖尿病动物中,过氧化应激对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造成了DPN的脱髓鞘病变,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痛觉的出现。因为周围神经抗氧化能力弱,所以周围神经系统比中枢神经系统较易受损。中医与现代医学对于DPN的辨证殊途同归。本次研究中,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