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害不是新闻,讲时宜重时机灾难性事件报道方式的新面相从5·12汶川大地震报道谈起
人们不能避免这场灾难。灾难事件不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而且由于其优秀的新闻价值,圈子里的“各个职业的主人”也成为了媒体和媒体之间竞争竞争的“主人”。纵观我国传媒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 有许许多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深省。曾几何时, 中国面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总怀着“人定胜天、战无不胜”的情怀, 使灾难报道逐渐形成了“灾害不是新闻, 抗灾救灾才是新闻”(1)的统一“模板”, 而忽略了灾难的深重, 灾难性事件带给人们的切肤之痛以及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一次一次的灾难报道的乏善可陈也给国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与创伤。甚至到了2003年的SARS事件爆发前期, 灾难新闻依旧一如既往地沿袭这样“稳而不抢”的报道惯例与套路。然而, 在网络媒体不断崛起, 跨文化传播日益兴盛, 信息传播的全球性和开放性有目共睹的当下, 我国新闻传播界, 尤其是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开始在反思中不断突破旧有僵化模式,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而今呈现出令人可喜的崭新面貌和新走势, 尤以2008年5·12事件中的新闻报道更为可圈可点。
一、 以电视、广播、网络、目标,为人们观察灾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 威胁民众生命的突发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导致谣言产生和社会的紊乱。(2)“新闻是易碎品”, 因此, 大众媒体应按照新闻自身的传播规律, 及时、快速、准确刊播灾情实况, 才有利于降低突发灾难性报道的负面效果, 才有利于控制谣言, 安定民心, 稳定社会。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 我们的媒体一改这种“压新闻”、“讲时宜”、“重时机”的战略, 加入了国际和国内信息战的竞争中, 在第一时间内对于汶川地震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从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 中国媒体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捷反应, 不论电视、广播还是报纸、网络, 都成为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灾区情况的信息渠道。灾难发生后的每一分钟事情都在起变化, 每一分钟都是最具有时效性的时刻, 面对瞬息万变的情况, 中国媒体在汶川地震中所刊播出的及时丰富的新闻报道, 不仅满足了中国人民对最新信息的需求, 为人们掌握灾情最新情况搭建了信息桥梁, 同时也在国际新闻界赢得了一片好评。央视24小时连续不断地直播, 无疑在地震信息传播方面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外国媒体同行私下称:“中国官方媒体此次对地震灾情的披露之及时、之全面, 都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 令我们几无报道空间。”(3)
二、 体现了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和价值的对人的关注
以往对灾难性事件“以宣传为本位”, 媒体多侧重呈现广大军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不畏难险抵御灾害、众志成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渲染正面“主旋律”, 强调政府决策的英明、人民互助的感动、救援状况的顺利、热心赈灾的积极, 以及在这种斗争过程中不断弘扬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但在这次“汶川地震”报道中, 尽管正面宣传的价值诉求依然坚挺, 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新闻责任观和价值观已深入传媒人的心中, 越来越多灾难报道体现出新闻人对灾民灾情的倾情注目、对灾难中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对“灾难中的普通人”生存环境的持续关注。
《重庆晚报》记者王印毅采访了很多抗震救灾英雄。在采访报道中, 呈现的并不是义无反顾的高大全英雄形象, 正如王印毅说道, 他们是硬汉, 但他们也是人, 他们也有七情六欲, 就像失去29位亲人的郑强坦言的那样, “我宁愿用现在所有的一切荣誉去换亲人们的生命”,(4)他们也会痛恨自己、埋怨自己。新闻报道中塑造的人是有血有肉、充满感情的, 而不是抽象的符号, 面对那么多亲人的离去, 他们会声泪俱下, 会做噩梦, 会愧疚良久。这种人性化的表现方式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是对人的精神的关注, 不仅闪现了人性的关辉, 也洋溢着充沛的感情, 让人们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状, 彰显了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和价值。
在这次的汶川地震中, 媒体报道中人性化的手法, 让媒体和个人觉得更亲切更真实, 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和场景, 让人往往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而网上捐款、网络公祭、寻亲、关爱孤儿等诸多平台, 也让广大网民便捷地表达哀思和奉献爱心, 这种普世的人道主义观, 不仅搭建了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的友谊桥梁, 也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情感, 让全国的、世界的人民都深刻地体会到了灾难的深重以及灾难中人性的力量和爱的光芒。
三、 媒体对于进行客观客观报道,总览初现的媒体形象或一
当代社会, 由于新闻传媒系统作为专司信息传播职责者的权威地位, 灾难发生时, 人们往往对新闻传媒的传播活动寄予厚望, 以求为他们了解危机状态的方方面面和在此基础上的行动定向提供帮助。(5)从“家丑不可外扬”到“家丑亦可外扬”, 央视“没有终点”的直播以及各种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和更新最新的消息, 不仅给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怀旧红色经典话剧剧本.docx VIP
- 基恩士线激光说明.pdf VIP
- 黑猫英语分级读物:中学A级1《黑骏马》译文.docx
- 丹佛斯压缩机简介.PPTX VIP
- 新型保温材料在大型LNG储罐中的抗震性能评估.docx VIP
- 2026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26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闸门启闭机系统.ppt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23版):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pptx
- 实施指南(2025)《JB_T 13299-2017 YE4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80~450)》.pptx VIP
- 《UL线材标准》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