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乳房性乳腺炎(pmi)是一种罕见的以囊状为中心的肉芽性炎症。其临床表现和成像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诊断为乳腺癌。GM虽是一种非致死性疾病,但由于其发病原因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疾病反复发作和术后高复发率(5.5%~50%),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负担,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本研究通过对89例GM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在诊断、治疗方面有所突破。 1 数据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的GM患者共89例。 1.2 疗效评价标准 对89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病理切片,研究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检查结果,并随访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病理切片经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抗酸染色以排除霉菌和分枝杆菌感染,并由3名高级病理医师复诊。 1.3 手术标本检查 本组89例患者中,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33例(37.1%),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84例(94.4%),手术标本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检查89例(100%)。 2 结果 2.1 乳状的发病时间 89例均为女性,均已婚,平均年龄为(33.9±6.8)岁,其中30~40岁50例(56.2%)。左乳43例,右乳42例,两侧同时发病4例;有生育史85例(95.5%),有流产史49例(55.1%),有哺乳史81例(91.0%),有外伤史6例(6.7%)。 2.2 伴疼痛及血清溢液型 所有患者均因乳房肿块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肿块型、肿块伴疼痛型、肿块伴乳头溢液型和肿块伴疼痛及乳头溢液型(表1)。本组以单纯肿块型和肿块伴疼痛型较为多见;分布以外上象限较多,边界不清楚,质地硬或软硬不一,有不同程度乳头内陷、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炎症和破溃。5例患者伴有发热;29例曾给予抗生素治疗,其中4例使用抗生素后肿块和伴随症状有所改善,25例无效。 2.3 超声检查及质量控制情况 影像学检查:在89例患者中,行X线摄影检查7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2例,上述两项均检查者59例(66.3%),两项均未查者5例(5.6%)。71例X线摄影检查者中,诊断为GM 4例(5.6%),慢性炎症21例(29.6%),乳腺癌(含炎性乳腺癌)及考虑恶性31例(43.7%),腺体增生7例(9.9%),腺体致密6例(8.5%),考虑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1.4%),考虑导管炎性病变1例(1.4%)。7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者中,考虑炎症或炎性包块26例(36.1%),诊断为乳腺癌(含炎性乳腺癌)或考虑恶性病变30例(41.6%),考虑导管病变4例(5.6%),腺体增生4例(5.6%),良性肿瘤及其他8例(11.1%)。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33例,其中诊断为GM 6例(18.2%)。 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中,行血常规检查者85例,其中白细胞计数升高9例;血清泌乳素检查12例,异常6例;乳瘤标志物CA15-3检查45例,均在正常范围。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89例乳房肿块患者术前拟诊为GM 10例(X线摄影检查4例、空芯针穿刺活检6例),乳腺炎症或炎性包块27例,乳腺癌及怀疑恶变31例,腺体增生13例,导管病变及其他良性肿瘤8例。 2.4 病理数据 2.4.1 炎症、炎性改变及大数据采集量检测 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33例,其中诊断为GM 6例(18.2%),慢性炎症23例(69.7%),炎性改变4例(12.1%)。术中行冰冻检查84例,58例诊断为慢性炎症(69.0%),25例诊断为GM(29.8%),1例诊断为小叶增生及炎症(1.2%),无一例诊断为恶性。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最终确诊。 2.4.2 灰黑或灰红色 肿块均无包膜,大部分质地硬韧,少部分软硬不一,边界不清,切面灰黄、灰白、灰红色,或黄白、红白相间,呈颗粒状或结节状。少数病例切面可见脓性分泌物,极少数病例呈边界清楚的肿物(图1)。 2.4.3 微路特点表1 病变均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结节状多灶性分布(图2),大小不等,小叶的末梢导管或腺泡大部分消失,病变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构成(图3),偶见浆细胞。12例病灶中心见微脓肿(图4)。切除标本切缘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89例患者石蜡切片均未见干酪样坏死和胆固醇结晶,有3例合并腺纤维瘤,2例有合并腺纤维瘤趋向,伴间质亚急性炎症2例,伴间质慢性炎症2例,合并囊性增生1例,伴导管扩张症1例。 2.4.4 特殊颜色 2.5 血肿切除方法 89例患者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术式(扩大或缩小切除范围)。在89例患者中,69例行肿物所在区段切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