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祭礼的历史沿革与发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祭礼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所有的管理方法都不能为仪式服务。仪式上有五经,不应该超过祭品。”中国古代的祭礼, 历史悠久, 内容宏富, 颇具特色。其程序之复杂, 仪节之繁琐, 规矩之严格, 场面之宏大, 也堪称一绝。它是古代礼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至唐代, 开始了礼仪法专门化、法典化的新阶段, 《大唐开元礼》在开元二十年修成, 即“颁所司行用焉”。它是中国礼仪制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奠定了中国以后王朝礼典的基本结构。《大唐开元礼》共一百五十卷, 序例三卷, 吉礼七十五卷, 宾礼二卷, 嘉礼四十卷, 军礼十卷, 凶礼二十卷。“序例”规定行礼的一些通例, 其中卷一主要事关祭祀之礼, 将祭祀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类。规定了不同祭祀活动中神位排列的方式, 用乐和使用俎豆的有关注意事项。神位排列首先需确定主祭、配享 (祭祀的次要对象, 又称配食) 和从祀 (陪祭) 的对象, 如:“立春日祀青帝于东郊, 以太昊配, 句芒、岁星、三辰、七宿从祀。”神位排列以冬至圜丘、上辛祈谷、季秋大享明堂最为繁复。卷三“斋戒”与“祈祷”也与祭祀相关。“吉礼”专为“祀鬼神”之礼, 居“五礼”之首, 占七十五卷之多, 其仪五十五种, 规定得繁琐、细密。 出于礼, 则入于律。礼典以积极的规范从正面对祭祀制度与礼仪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律典则以消极的规范设定了对较为严重的违反祭礼的行为的惩罚。作为鼎盛时期的封建律典, 《唐律疏议》对于有关祭礼的犯罪规定得明确、具体、细致, 十二篇中有七篇涉及到祭礼的内容, 共14条律文。其中《名例律》一条:“谋毁宗庙、山陵……盗大祀神御之物”;《卫禁律》两条:“阑入太庙门及山陵兆域门”、“犯庙、社及禁苑罪名”;《职制律》四条:“大祀不预申期及不颁所司”、“大祀在散斋而吊丧、问疾”、“祭祀、朝会等失错及违失仪式”、“庙享有丧遣充执事”;《厩库律》一条:“大祀牺牲饲养不如法”;《贼盗律》三条:“盗大祀神御之物者”、“诸盗毁天尊、佛像”、“盗园陵内草木”;《杂律》三条:“山陵兆域内失火”、“弃毁失大祀神御之物”、“毁大祀丘坛”。 一、 唐代法律中对邪教的范畴分析 《唐律疏议》中关于祭祀犯罪, 按照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1. 祭祀中的礼制规则、程式 此方面共有四个罪名: (1) 大祀不预申期及不颁所司 (《职制律》总98条) ; (2) 大祀在散斋而吊丧、问疾 (《职制律》总99条) ; (3) 祭祀、朝会等失错及违仪 (《职制律》总100条) ; (4) 庙享有丧遣充执事 (《职制律》总101条) 。这几条犯罪主要涉及各相关主体在祭祀活动中所应遵守的礼仪规则与程式。按照责任主体的不同, 又可以做更细致的划分: 第一类主体是专门负责祭祀的官员。为保证各种祭祀顺利进行, 在祭祀开始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大祀为例, 在大祀举行前相关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前预先向有司申报, 否则杖六十, 若由此使大祀不能进行的, 徒二年。 (《职制律》总98条) 如果没有通知所有参加祭祀的官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合的, 笞五十; (《职制律》总100条) 为祭祀准备的牲牢、玉帛如果“不如法”, 按照危害结果的不同, 分为三等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牲牢、玉帛之属不如法, 杖七十;阙数者, 杖一百;全阙者, 徒一年。” (《职制律》总98条) 第二类责任主体是“斋官”。参加祭祀的官员被称为“斋官”, 在祭祀前应先行斋戒。斋戒有两种:散斋与致斋, 散斋是指斋戒中的官员白昼依旧办事, 夜间宿于屋中的正寝;致斋则要求斋官两夜宿在本部门的官署中, 一夜宿在祭祀的所在。若斋官夜晚散斋未宿于自家正寝或致斋未宿于其“本司”, 则按日进行处罚:即入散斋, 不宿正寝者, 一宿笞五十;致斋, 不宿本司者, 一宿杖九十;一宿各加一等。中、小祀递减二等。 (《职制律》总98条) 参加祭祀的官员如果在有关人员通知的情况下未在祭祀前按时集合, 笞五十。 (《职制律》总100条) 祭祀的过程中, 官员不按照祭祀的礼仪规则程式行事、“行事失错及违失仪式者”, 或者言辞喧嚣, 坐立怠慢乖众者, 笞四十。 (《职制律》总100条) 由于祭祀先祖的庙享是吉事, 所以不允许服缌麻以上丧服的官员参加, 主动参加者或命令下属、随从参加的, 处笞刑, “诸庙享, 知有缌麻以上丧, 遣充执事者, 笞五十;陪从者, 笞三十。主司不知, 无论。有丧不自言者, 罪亦如之。”但这仅限于庙享, 由于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 “不避有惨”, 所以不在此限。 (《职制律》总101条) 第三类责任主体扩展到祭祀期间的所有官员。“诸大祀在散斋而吊丧、问疾、判署刑杀文书即决罚者, 笞五十;奏闻者, 杖六十。致斋者, 各加一等。” (《职制律》总99条) 即在大祀散斋的四天及更严格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