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作者姓名:王春梅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第十五章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第四节导尿术第六节注射法第七节静脉输液与输血目录第十五章常用护理操作技能第一节氧气疗法第二节吸痰术第三节胃管置入术第五节灌肠法
掌握氧气疗法、吸痰术、胃管置入术熟悉导尿术、灌肠法、注射法、静脉输液了解静脉输血重点难点第十五章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氧气疗法第一节第十五章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第一节氧气疗法氧气疗法(oxygenictherapy):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缺氧分类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概述
第一节氧气疗法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一、目的
程度PaO2(kPa)SaO2(%)症状给氧轻度>6.67>80无发绀-中度4~6.6760~80发绀、呼吸困难+重度<4<60显著发绀、呼吸困难、三凹征++二、缺氧程度判断缺氧程度判断第一节氧气疗法
第一节氧气疗法氧气筒及氧气表中心供氧装置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氧气浓度与流量的关系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三、供氧装置
(一)鼻氧管给氧法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准备、环境准备(2)评估与解释(3)用物准备:小药杯(内盛冷开水)、弯盘(内放纱布)、棉签、鼻氧管、内装1/3~1/2灭菌蒸馏水的湿化瓶、流量表、管道氧气装置或氧气筒及氧气压力表装置(压力表、减压器、安全阀)、扳手、手电筒、用氧记录单、笔、氧气筒标志牌(“空”或“满”)、医嘱单、手消毒液、生活垃圾桶(袋)、医用垃圾桶(袋)。第一节氧气疗法四、方法
(一)鼻氧管给氧法操作步骤第一节氧气疗法给氧(1)核对评估检查(2)连接调节(3)湿润插管固定(4)观察记录(5)停氧卸表(6)处理记录卸表口诀一关(先关闭总开关,放出余气后,关闭流量表开关)二扶(压力表)三松(氧气筒气门与氧气表连接处)四卸(氧气表)装表口诀一吹(尘)二上(压力表)三紧(拧紧)四查(连接湿化瓶,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管道通畅、无漏气,关闭流量表开关)四、方法
(一)鼻氧管给氧法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2)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无漏气且通畅;湿化瓶内放灭菌蒸馏水(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流量表开关(4)用氧过程中,加强氧疗监护“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疗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第一节氧气疗法四、方法
第一节氧气疗法(二)其他给氧法鼻塞给氧法面罩给氧法氧气头罩给氧法氧气枕给氧法氧气枕给氧法氧气头罩给氧法四、方法鼻塞给氧法面罩给氧法
吸痰术第二节第十五章常用护理操作技能
第二节吸痰术吸痰术(aspirationofsputum):指经患者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吸痰装置包括中心负压装置和电动吸引器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概述紧急状态可用注射器吸痰或口对口吸痰
第二节吸痰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一、目的
第二节吸痰术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不能自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呕吐物者各种原因引起的窒息患者昏迷者、危重患者、麻醉未苏醒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严重缺氧者、严重心律失常者绝对禁忌证:颅底骨折者禁忌经鼻腔吸痰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第二节吸痰术三、方法操作前准备(1)操作者准备、环境准备(2)评估与解释(3)用物准备:有盖罐2只(试吸罐和冲洗罐,内盛无菌生理盐水2/3满)、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弯盘(内放纱布)、无菌血管钳或镊子、无菌手套,必要时另备弯盘(内放压舌板、开口器和舌钳等),电动吸引器及电插板或中心负压装置、医嘱单、手消毒液、生活垃圾桶(袋)、医疗垃圾桶(袋)。
操作步骤第二节吸痰术(1)核对评估检查(2)~(3)调负压摆体位(4)连接试吸润滑吸痰管(5)插管吸痰(6)~(8)抽吸冲洗观察整理插管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血管钳(镊)或者戴手套持吸痰管前端,插入患者口咽部10~15cm吸痰放松导管末端,采用左右旋转并向上提管的手法,以吸尽呼吸道分泌物注意吸痰时应先分别抽吸口、咽部和鼻腔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若为气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