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古典美学中兴的多元界面
“繁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孔子的“诗能兴”到明清时期的诗歌,这一诗意原则贯穿。有时往往比兴共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诗的发端与譬喻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兴”将审美与文艺创作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心物、情景、情志等关系加以融会,作为沟通这些对立关系的桥梁,使审美与文艺创作成为既涵括情与志、情与景、心与物,又具有独立性质的精神文化创造活动。在“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重的界面,比如兴趣、兴会与兴象诸界面,就是由“兴”派生出来的。这诸种界面,展示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丰富蕴涵,是其他各国美学所不曾有的。
一、“兴”与“趣”的转化
兴趣是从“兴”延伸而来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说,兴是一种自由天放的心态,惟其自由天放,无所羁约,故而必然导向以趣为美,于是兴趣就成为与“兴”相关的审美概念,它侧重于从主体论方面对“兴”进行发展。
兴趣作为人生与审美相统一的概念,在六朝时出现雏形。魏晋六朝人鄙弃礼教与世俗,以兴为美成为时尚。率兴而动,在魏晋名士看来,并不是任性胡来(尽管西晋元康年代也有一些名士放荡乱来),而是追求生活中的真趣,摆脱世俗的约束与烦恼。比如《晋书·嵇康传》中说嵇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这是说嵇康通过清谈与作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嵇康与吕安在柳树下锻铁与灌园,兴之所至,情趣盎然。嵇康有意识地通过对生活兴趣的触发与品味,来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摆脱世风的浊秽。在魏晋年代,追求兴趣形成时尚。如《晋书·向秀传》称向秀:“发明奇趣,振起玄风。”《宋书·胡藩传》称:“桓玄意趣非常。”这种所谓“奇趣”、“意趣”,也是一种不拘世俗的兴趣。再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自叙:“园日涉以成趣。”这是说他在田园耕作中品味到了乐趣。为什么被士大夫历来瞧不起的农耕与锻铁之类,在嵇康与陶潜那里却能转化为生活之趣,并且成为他们诗文中的题材,被后人追怀不已呢?原因在于这些魏晋名士早已去掉世俗观念,以逍遥无待的兴致去开掘其趣,将率兴而发与乐趣无穷融会一体。兴之所发,通向乐趣。在魏晋六朝年代,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文艺领域。《南史·王僧虔传》说:王僧虔爱好书法,“风流趣好,不减当年”。这是指王羲之的后代王僧虔对书法的爱好与风流趣好融为一体。
然而由“兴”向“趣”的转化还必须善于提炼生活,是作者文化修养与人格境界的升华,那些鄙俗不堪的人即便随兴而发,也不能转成兴趣,只会变成无聊。《世说新语·任诞》记载着王献之(字子猷)雪夜访戴的轶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则故事很能说明魏晋名士兴趣所在,是由于深厚的文化与审美情趣的沉积而成。从“兴”的产生来说,是少有的江南地区下雪引起的。雪夜皎美的景色使富于生活情趣的王子猷油然兴感,他随即想起了左思的《招隐诗》,诗中的高情远趣,促使兴的升华,使王子猷想去剡溪造访戴逵这样的高士。王子猷的兴趣即在于生活过程本身之美而不以功利为目的,而对日常生活之美的发现与升华,恰恰是由于王子猷有着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俗人是决不能提升生活兴趣的。晋人的这种高情远趣,在唐代文士中得到了认同与赞扬。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云:“昨夜吴中雪,子猷高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杜甫《江居》诗云:“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入小舟。”杜甫自叙想到即将东行,不禁憧憬往昔王子猷雪夜入山阴的佳话,可见王子猷所揭示的这种兴趣所至,无往而不乐的生活方式,对唐代诗人的生活哲学与审美风尚泽溉深远,给他们树立了不可移易的风范。初唐殷《河岳英灵集》中评储光羲诗云:“格高调远,趣远情深”,他所说的“趣”其实与“兴”可以互文,大致是一个意思,如他评刘虚诗“情幽兴远”,“趣远”与“兴远”显然是意义相同的,只是用词不同而已。在唐人绘画中,已有将兴与趣相联的诗句,如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中云:“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谴画沧洲趣。”这是赞美刘少府以兴趣为画。唐人论书法也以兴趣为高。如蔡希综《法书论》中说:“意象之奇,不能不全。”“乘兴之后,方肆其笔。”张怀《文体书论》中云:“观彼遗迹……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言宣。”从这些资料记载来看,唐人以兴趣为诗,确实是时代风气使然,它表现了唐代诗人风起云涌,蹈厉发扬的精神。明代文人屠隆指出:“唐人长于兴趣,兴趣所到,固非拘挛一途。且天地山川,风云草木,止数字耳。陶铸既深,变化若鬼,即不出此数字,而起伏顿挫,回合正变,万状错出,悲壮沉郁,清空流利,迥乎不齐。”(《与友人论文书》)这段话对唐代诗人之兴作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