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多角度教案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秀丽的散文。风光描写形象细腻,事情记叙完整生动,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特点,学习本文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步骤:
一、组织学生听课文朗读磁带,并争论以下问题:
从课文标题和文章看,全文写了哪两个地方?作者对这两个地方各是什么感情?
文章的过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么挨次记叙的?
二、研读课文第一局部,体会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一局部。
组织学生争论以下问题:
(1)这个局部的写作挨次是什么?
〔2〕这个局部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征分别是什么?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
(3)“雪地捕鸟”这个情节,哪些动词使用得准确、生动?
“美女蛇”故事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离开百草园,作者的心情怎样?这个小节〔第9小节〕的内容在文章构造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文章第一局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百草园的宠爱和留恋之情。
三、研读课文其次局部,理解“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方方面面。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11小节,概括这局部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并找出相关的词语实行分析。
学习课文第12节至文章最终的内容,组织学生争论以下问题:
(1)这局部内容写了几件事情?
写大家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除了表现孩子们的天性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作用?
哪些内容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教育的陈腐与失败?
四、课后练习。
认真朗读并背诵课文第2小节,体会作者写景手法的高妙。
通读全文,请说出你所认为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好玩的事情,说明理由,并与同学沟通。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将自己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实行了比较。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反复理解课文,找出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鼓舞学生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实行比较,找出异同。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使用比照手法的内容。
两种不同生活环境的比照,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比照,一个是“乐园”,一个是“最严峻的书塾”。
三味书屋和书屋后面的小园的比照,小园虽小,却是一个自由的天地。
先生入神读书和儿童们偷偷玩耍的比照,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
二、组织学生争论比照手法的作用,分析“我”的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百草园的生活是欢快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乏味吗?“我们”在三味书屋也能够查找到哪些欢快?假设你是鲁迅先生的同学,你的乐趣是什么?
比照手法的使用,是为了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综合全文来看,“我”的乐趣表现为对自然惊奇的探寻,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三、组织学生相互沟通,说说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是什么。
四、课后练习。
以“我和鲁迅先生比童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集,学习本文时,能够将《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文章引入课堂,实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白作者童年时代对自由欢快、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对旧式教育的厌弃。
教学步骤:
一、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引导学生争论沟通以下问题:
l.作者童年时代的追求是什么?他的兴趣爱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是如何对待自己童年时代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的?
二、组织学生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文章,分组争论如下几个问题: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是什么事情让“我”对阿长“发生的敬意”的?由此可见,“我”的兴趣表现在什么方面?
在《五猖会》中,“我”在看戏前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什么事情让“我”对看戏失去了兴趣?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心情的语句。
三、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这两篇文章实行比较:同样是写读书生活,为什么人物的兴趣和心情有巨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读的书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不能适合少年儿童身心的安康进展。
【资料整合平台】
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他20岁那年,考取会稽县的“学生员”〔秀才〕,后因对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舞弊看不惯,不愿再去参与乡试,于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1929年7月30日80高龄去世,整整教了60年学。寿先生博学、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腐朽统治极为不满,很怜悯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他甘于过淡泊的书塾生活,不愿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国货,以免外国人骗钱。他为人耿直,和气可亲,对学生关心疼惜,很少体罚学生。作为启蒙教师,鲁迅对他始终很敬重。鲁迅先生后来在外面学习、工作,每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