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6 音乐与戏剧:第四单元 中国戏曲代表性地方剧种-教学设计黄梅归来.docx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6 音乐与戏剧:第四单元 中国戏曲代表性地方剧种-教学设计黄梅归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中

学期

(春季)

课题

(“黄梅”归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家中小妹志高强》,体验黄梅戏舞台表演的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韵味与美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不同的音乐特点,感受其唱腔韵味,喜爱黄梅戏朴实通俗、生动活泼、抒情流畅的清新风格。

2.通过学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排演实践《满工对唱》,初步学会黄梅戏唱腔独特的发声方法和舞蹈动作,同时了解黄梅戏音乐的运用编创手法,以及黄梅戏代表人物等。

3.了解黄梅调发源、成熟及演变的整个过程,理解其蕴含的艺术演化传播的生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黄梅戏的特点。

2.学习黄梅戏片段。

教学难点:

学习黄梅戏。

教学过程

一、回顾

视频欣赏

对照谱例,唱一唱,感受描绘的场景?歌词、唱腔特点?

作品描绘了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

唱腔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多用衬词,主要用于歌舞小戏,是小戏中的“花腔”。

出示课题:“黄梅归来”

二、链接

1、聆听《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演唱形式?演唱特点?

两个角色?

2、剧情介绍:

《天仙配》讲述的是

3、再欣赏:关注字音如何演唱?(安庆的方言)。

4、听范唱:感受前倚音和滑音,它们的作用?

前倚音的运用使吐字更加婉转、流畅、亲切、口语化;下滑音则凸显了问答句之韵脚和俏皮,用来润腔,朴实通俗、有动态感。

5、学一学:唱腔特点?

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属于主调唱腔,是正本大戏。

6、唱一唱

7、视唱旋律:2拍子,徵调式,一段体。曲调规整重复,唱腔属于平词对板,一板一眼,节奏如风拂柳,音域仅在八度之内,朗朗上口。

8、强化“结束句”

结束句是不规则的一短一长两句组成,音域达十一度,节奏舒展,曲调悠扬。结束句在结构上、节奏上、音域上、织体上,均与之前乐句的规整性形成了极大的对比,把音乐推向高潮、富有动力,极具感染力。

三、溯源

了解黄梅戏发展前三个时期。

再看黄梅戏的发展历程

欣赏黄梅调电影《梁祝》片断《家中小妹志气高》

对比黄梅调电影与传统黄梅戏的舞台布景、对白、音乐、表演形式、伴奏有何不同?

布景:“写实主义”布景美术设计

音乐: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一些新腔,甚至加入合唱。

伴奏: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更丰满、立体和时代感。

表演:保持载歌载舞的特点,展现富有生活气息的、民族舞蹈化身段动作。

四、探究

黄梅戏的道路却越走越宽,是一条怎样道路呢?

守正出新

五、排演

请同学们分组排练《满工对唱》

时间:百日满工后

地点:回家路上

人物:七仙女、董永

排演提示:选择适合的服装,有情境的、有表现力的呈现。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借鉴黄梅戏的发展之路,为地方(本土)戏的传承出谋划策,并与大家分享。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