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班主任应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多维干预策略
摘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是一种常见、高发且高度复杂的行为,这种自伤被部分青少年作为处理情绪、进行社会性求助的途径。班主任因为工作性质,平日里与学生接触多,和学生关系较亲密,是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系统中的骨干力量,科学认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原因,有效识别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表现,了解校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处理程序和应对策略,对早期发现和预防校园危机事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应对策略
一、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定义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Self-Injury,NSSI)指的是个体在没有自杀意图的前提下,未经社会或文化认可,对身体组织造成的蓄意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常见的自伤方法包括切割、烧伤、撞击身体部位、严重的抓伤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被认为是心理危机极端行为的过渡阶段,班主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系统中的骨干力量,科学认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原因,有效识别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表现,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对学校危机事件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原因
(一)调节情绪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自我效能感低且容易出现自责情绪的青少年身上尤为常见,他们在做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往往已经长期体验过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比如沮丧、愤怒、悲伤、焦虑及无力感,希望通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从不想要的、强烈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获得暂时的解脱。换句话说,伤害自己所产生的疼痛感,被他们当作是应对焦虑或其他负面感受的一种有效策略。
(二)自我惩罚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被青少年用来表达对自己的厌恶或者惩罚自己,这类情况通常会在有自我批评倾向的青少年身上出现,他们对自己有较高的心理期待,当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或缺乏动力去改变现状时容易做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这种行为能缓解他们强烈的或是潜在的内疚感。
(三)缓解情感麻木
对部分青少年而言,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被用来缓解自我认同障碍、人格解体或情感麻木,也会被作为减轻自杀想法或避免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的暂时性措施。当青少年处于此类心理状态时,非自杀性自伤所产生的疼痛能让他们更快地体验到真实感,重新产生情感和身体感觉,恢复行为和情绪的常态化。
(四)社会性求助
部分班主任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有一定认知偏差,认为他们是在寻求关注,这样的观念忽略了该行为发生的背景和真实原因。事实上,不善于表达的青少年难以用语言描述自己正在经历的痛苦感受,也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他们通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来传达痛苦或表达求助的意愿,希望能得到外界有效的帮助。
三、早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识别
(一)特质学生成长样态
从家庭关系、成长背景、个性特点、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能够让班主任对可能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学生建立特质化、样态化的敏感意识,进行预期性的识别和早期关注,以便更高效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从成长经历来看,学生如果经历过忽视或暴力、重大疾病或校园霸凌等创伤性体验、不良的亲子关系与依恋模式或家庭冲突等,更容易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从个性特点上来看,存在低自尊体验与完美主义倾向、缺乏有效的内在情绪调节机制等,易引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另外,如果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非自杀性自伤相关资源,也易出现从众效应。
(二)早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特征
青少年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一种常见、高发且高度复杂的行为,且有一定的隐蔽性,班主任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观察,有意识地关注到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异常点,能够更快速地识别早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班主任要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出现异于常态的人际退缩与回避、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出现饮食与睡眠障碍、情绪波动异常(如焦虑、沮丧或突然的情绪爆发)等,很可能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潜在表现。当学生身上出现不明原因的划痕、刻意避免裸露皮肤、手臂或手腕处突然开始佩戴饰品且很少摘下、刻意隐藏尖锐物品等,班主任需重点关注,可能该生已经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情况。
四、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应对策略
(一)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如果学生有疑似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痕迹或异常表现,班主任可能会出现沮丧、担心、震惊、害怕甚至愤怒的情绪,这是正常反应,此时班主任需要接纳自己的感受,保持冷静,以客观中立的态度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让学生理解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下的感受是合理的,尝试接纳已出现的情绪。同时,班主任要对学生出现的伤口进行基础救治,并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医疗护理。
班主任需要将做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学生纳入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内,建立好该生的心理档案,并做好跟踪谈话记录,并逐级报备。当发现有其他学生议论该生的情况时,班主任也有必要做好保护性说明和要求,有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docx VIP
- 基于MATLAB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仿真模型设计.doc
- 化工消防安全知识.pptx VIP
- 智能材料课件.ppt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机械工程学科考试真题和答案.docx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题库及答案解析 .pdf VIP
- 2025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2024年第20期铁路试验工程师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