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8童年的水墨画设计林.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教学设计(23春学期)

课题名称

18.童年的水墨画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课时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参与人员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中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学生很容易读顺诗句,但是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在这方面就需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教学目标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正确读“水墨画、葫芦、蘑菇”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内容。背诵《林中》。

3.能说出《溪边》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内容。背诵《林中》。

2.能说出《溪边》看到的画面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方法

提问。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视频里播放的是什么。

答:水墨画

教师引导:对的,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板书:水墨画)

墨,上面是黑,下面是土;墨的写法告诉我们墨是什么做的,黑色的土灰制成的,水墨画不仅生动传神,还能引发我们丰富的想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2.板书并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

二、合作探究,活动领悟

1.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字词识记的如何呢?有哪一个小组一起来读一下这些词语?

正字音:出示生字,自读两遍,指名小组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拿出语文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读完了吗?童年的水墨画一共画了几幅画面呢?

三幅:溪边、江上、林中

这三首小时虽然地点不同,但是都是写小朋友童年生活的小诗,虽然标题不同,但是内容主题相同,我们把这样主题相同的几首小诗,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叫做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

三、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预设学生能找出以下景物:

(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

提问:请一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思考,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你会想到什么字呢?

预设:美、欢、静、绿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字,找出文章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说说选择这个字的理由。

美在哪里,如果溪边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呢?

预设: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预设: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四、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学习任务单

(1)看着这幅画来思考,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还有什么能被山溪给染绿呢?(提示学生找出画中的其他景色。)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给溪水染绿了。给溪水染绿了。

五、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1.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你从山溪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从山溪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太美,太有趣了。

2.背诵《林中》

板书设计

景美(绿、红)静

人欢动

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朗读的指导和朗读量还欠缺。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读出感情也是一大难题。

文档评论(0)

小学教育之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小学教育之窗主要提供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定制服务;还提供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及总结的定制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